國慶前夕,隨著長度3.5千米的10千伏高壓線纜通過耐壓測試、變電站設備調(diào)試完成,中科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項目綜合布線工程完成,具備供電條件,這標志著“天眼”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已經(jīng)成型,F(xiàn)AST工程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
境外媒體稱,就在美國宇航局(NASA)為在約1400光年以外的空間發(fā)現(xiàn)一顆類地行星而沾沾自喜之際,中國進入建造有史以來最大射電望遠鏡的沖刺階段。設計這臺望遠鏡的目的是尋找遙遠星球的生命跡象。
FAST的反射面由將近46萬塊反射鏡拼接而成,反射面總面積超過25萬平方米,比30個足球場還大。反射鏡必須精確拼接,誤差不超過一根發(fā)絲的粗細。反射面從宇宙中收集的所有信號都將反射給一塊安眠藥片大小的傳感器。
綽號“天眼”的FAST旨在捕捉1000多光年以外的極其微弱的無線電波傳輸。投入使用后,中國空間測控能力將由月球同步軌道延伸到太陽系外緣。這意味著,遠在百億光年外的射電信號,F(xiàn)AST也有可能捕捉到。
FAST從2011年在貴州黔南的平塘縣克度鎮(zhèn)金科村開工建設,預計于2016年9月正式建成。利用貴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為臺址。FAST使用的反射面將超過目前最大的望遠鏡——美國建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300米望遠鏡,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