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建設報
在奧地利的眾多名勝中,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小鎮(zhèn)。碧綠的湖水如一塊翡翠靜臥在群山之間,山巒倒映其中,天鵝嬉戲水面。整幅畫面給人一種無法用言語描述的遠離塵世喧囂的寧靜與祥和。這座小鎮(zhèn)便是被譽為“最美湖畔小鎮(zhèn)”的哈爾施塔特。
哈爾施塔特位于阿爾卑斯山東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并與當?shù)氐柠}礦開采密不可分。據(jù)史料記載,哈爾施塔特地區(qū)的鹽礦開采業(yè)正式開始于14世紀早期,采鹽業(yè)使得這里開始有人定居并發(fā)展成為一座城市。至今哈爾施塔特市附近還有一座鹽礦在運營并對游人開放。
而今讓哈爾施塔特蜚聲世界的早已不是這里的采鹽業(yè),它已經(jīng)成為奧地利最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這座緊貼著險峻山巒斜坡和寧靜湖泊之間建造的湖畔小城,以細尖塔清教徒教堂為中心,山坡和湖岸散布著色彩斑斕、花團錦簇的住宅和庭院。淡紅、明黃、淺紫……被刷成各種顏色的房屋層層疊疊借山勢升高,又慢慢向水岸延伸。教堂細長高聳的尖頂,又為小鎮(zhèn)的柔美平添了些許剛毅。
秀麗的風光、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神秘的史前鹽礦和傳說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考古價值都為哈爾施塔特增添了迷人的光彩。1997年,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qū)的哈爾施塔特-達赫施泰因文化景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作為一處享譽世界的旅游勝地,哈爾施塔特這座常住人口不足千人的小城,每年接待的旅游者超過50萬人次,進出小城的車輛約60萬輛,其中6000輛是大轎車。如何在游人如織的環(huán)境中保持小城的山清水秀與清靜優(yōu)雅?
據(jù)哈爾施塔特市市長朔約茨介紹,雖然哈爾施塔特已經(jīng)成為奧地利的標志性旅游城市,但市政府并沒有單純?nèi)プ非舐糜萎a(chǎn)業(yè)的發(fā)展而改造小城的整體風格。他們不為追求短期經(jīng)濟高效益而盲目地擴大接待能力,而是走“柔性旅游”,即可持續(xù)旅游之路。
他說,哈爾施塔特是一座依山臨湖的小城,幾乎沒有擴大的空間。對于這樣一座小城來說,過多的旅游車輛無疑會對當?shù)氐沫h(huán)境和風貌造成破壞。為此,市政府采取了一種“停車-通行”的做法。那些自己開車到哈爾施塔特旅游的人,都必須把車停在小城外圍的停車場,然后步行進入城區(qū)參觀游覽,或乘纜車上山。原則上講,除了城里的居民和一些旅館的住客,以及救護、消防、警察等特殊公務車輛,其他汽車沒有特批不允許駛?cè)氤侵小?/FONT>
此外,早在30年前,哈爾施塔特市政府就開始對當?shù)氐呐潘到y(tǒng)進行改造和完善。哈爾施塔特市雖然臨湖,但目前所有的生活污水絕不入湖,而是通過管道送到污水處理廠。所有的垃圾也都經(jīng)過分類、收集,而后運到專門的垃圾處理廠進行焚燒處理。為了保護環(huán)境,當?shù)氐牟簧俳ㄖ灭^和飯店,已經(jīng)不再澆油取暖、做飯,而是用電,或是利用當?shù)刎S富薪柴資源。集中供暖、地熱泵供暖等也被越來越多地采用。
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政府發(fā)揮了關鍵性作用,不但有約束,也有指導、協(xié)助和補貼。筆者參觀了城中的一處地熱供暖裝置。它通過向地下鉆孔,把水抽上來,然后通過熱交換器反復交換,進一步提升水溫使之達到向房屋供暖和提供熱水的足夠熱量。這套技術設備雖然價格不菲,但政府還是通過一系列政策性和經(jīng)濟措施,鼓勵人們使用。
正如當?shù)卣賳T所說,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遵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相關規(guī)定,也是“希望能保持哈爾施塔特的原來風貌,讓子孫后代依然能盡享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