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
京滬鐵路(歷史鐵路線路)一般指滬寧鐵路(中國鐵路線路)
交通線路
滬寧鐵路歷史沿革
編輯清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英、法、美三國領(lǐng)事照會江蘇巡撫李鴻章,欲修筑上海至蘇州鐵路。
清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英國領(lǐng)事巴夏禮親自到上海與李鴻章洽談修筑上海至蘇州鐵路事宜,遭清政府拒絕。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張之洞調(diào)任兩江總督,其多次上奏清政府,提議修筑滬寧鐵路(吳淞至南京),并委派德國工程師錫樂巴(Hilde Brend)從南京至蘇州和吳淞至蘇州分兩頭對滬寧鐵路進行勘測。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以巨野教案(又稱曹州教案)為借口,屯兵膠州灣,強索山東鐵路修筑權(quán)和采礦權(quán)。而英國也乘機以“利益均沾”為由,索修滬寧鐵路,清政府認為對英國“未便峻拒”遂“準令怡和洋行”在滬與盛宣懷“就近商辦”。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二十三日,盛宣懷于與英國中英銀公司怡和洋行在上海簽訂《滬寧鐵路借款草合同》,共25條,準許英商出資承辦滬寧鐵路。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十三日,盛宣懷與英國中英銀公司(匯豐銀行和怡和洋行聯(lián)合組成)代表碧利南正式簽訂《滬寧鐵路借款合同》,共25款,借款總額325萬英鎊;同年八月,滬寧鐵路開始復測線路。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三月二十二日,滬寧鐵路正式開始動工,全線分4個區(qū)段施工,即上海至蘇州、蘇州至常州、常州至鎮(zhèn)江、鎮(zhèn)江至南京同時開工。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滬寧鐵路全線竣工;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滬寧鐵路全線正式通車,線路由滬寧鐵路上海站(今上海北站)至滬寧鐵路南京站(今南京西站),滬寧間設(shè)車站37座,為單線鐵路。
[1]
1908年4月3日的《申報》也報道了“滬寧鐵路開車典禮”﹕“滬寧鐵路告竣,定于三月初一開車。全路通行鎮(zhèn)道劉觀察親至京嶺下總車站舉行開車典禮式。中西官紳到者甚多,頗極一時之感?!?當時上海到南京的火車需要10個小時。
滬寧鐵路通車的同時也設(shè)立了“滬寧鐵路管理局”,亦即是上海鐵路局的前身,該局名義上派有華人主持局務,但管理實權(quán)仍在英國人手中。滬寧鐵路的經(jīng)營管理權(quán)直到1929年后才由國民政府鐵道部逐步收回。于1928年到1949年間,曾被稱為“京滬鐵路”,這是因為當時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后,是以南京市為中國首都,故名“京滬鐵路”。1933年,在南京負責來往長江兩岸、下關(guān)和浦口之間的火車輪渡開始通航,使滬寧鐵路能與長江對岸的津浦鐵路連接,自此旅客由上海乘坐火車到北平,不需要先在南京下關(guān)站(今南京西站)下車再坐渡輪到長江對岸的浦口站(今南京北站)換乘列車到北平。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滬寧鐵路被侵華日軍占領(lǐng)。在抗日戰(zhàn)爭中,滬寧鐵路遭受嚴重破壞。
1949年,隨著國共內(nèi)戰(zhàn)中中國共產(chǎn)黨的解放軍不斷向南推進,1949年5月27日,解放軍進占上海,滬寧鐵路運輸秩序漸漸恢復,兩天后恢復客運,同年7月1日,中斷了12年的上海至北平直達旅客列車恢復開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滬寧鐵路多次進行設(shè)備現(xiàn)代化。五十年代起淘汰舊木質(zhì)枕木,改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軌枕,并使用彈性扣件和新型道岔,至1958年2月26日,上海至南京開行特快列車,全程時間由5小時縮短到4小時。1958年起建造滬寧鐵路第二線,后因三年困難時期,1961年工程暫停。
1995年起,滬寧線開始進行提速改造和列車提速試驗。1996年4月1日,中國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車“先行號”在上海站首發(fā),最高時速達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時間縮短到2小時48分,中國第一次在鐵路既有線提速取得成功。1999年10月1日NZJ1型新曙光號內(nèi)燃動車組在滬寧線的測試中,創(chuàng)下了時速194公里、當時滬寧線的最高運行速度記錄。
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滬寧線滬寧段段上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和諧號動車組,滬寧段部分區(qū)段最高時速達到25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時間縮短到2小時內(nèi)。
滬寧線滬寧段電氣化改造在2005年7月1日開始,并在2006年7月1日完工并投入運營。2006年7月20日,滬寧滬線首列電力機車牽引的客車上線運行,列車為上海開往江蘇無錫的N504次,由韶山9型電力機車牽引。
現(xiàn)在的京滬鐵路由原先的原來由平山線(北平-山海關(guān))北平-天津段、津浦線(天津-浦口)、滬寧線新南京站-上海一段組成。原鐵道部在2006年12月31日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將滬寧鐵路并入京滬線,改稱“京滬線滬寧段”,因此鐵路運行圖現(xiàn)已沒有“滬寧鐵路”此名稱,不過許多百姓和傳媒仍有說“滬寧線”、“滬寧鐵路”的習慣。
滬寧鐵路提速過程
編輯上海、蘇州、無錫、常州、鎮(zhèn)江、南京,6座散落在長江南岸的城市,有了滬寧鐵路的銜接與串聯(lián),融為經(jīng)濟一體,不僅成就了上海的經(jīng)濟中心地位,催生了中國第一區(qū)域經(jīng)濟板塊——長三角,更使長三角區(qū)域成為極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百年滬寧,見證了百年鐵路發(fā)展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人類發(fā)展史的一個里程碑,是文明社會加速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如同川劇中的絕技一樣,滬寧鐵路在不可思議的高速發(fā)展中變臉。
1908年4月,滬寧鐵路全線通車。不過,那時的速度在現(xiàn)在看來簡直有些不可思議了,從南京去上海差不多要10個小時。
1912年元月1日上午10時,孫中山乘滬寧鐵路專用花車起行離滬進京(指南京),到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上海各界萬余人在車站送行,禮炮齊鳴,歡聲震天,經(jīng)過7個小時的旅行,下午5時,車抵南京下關(guān)。
1958年2月26日,上海至南京開行特快列車,全程運營時間由5小時零2分縮短到3小時59分。
1996年4月1日,中國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車“先行號”在上海站首發(fā),時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2小時48分,開創(chuàng)了中國鐵路既有線提速先河。
2004年12月8日,滬寧鐵路又一次提速,T704次列車從上海站出發(fā),2小時17分鐘后,列車準點抵達南京站。
2007年4月18日,全國實施第六次大提速,展開了中國鐵路最神奇的畫卷。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開行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動車組列車,滬寧段部分區(qū)最高時速達到250公里,速度比12級臺風還要快,因為它的速度每秒達到了56米,而12級臺風每秒是32.6米。當日,上海鐵路局共開行38對動車組,其中滬寧線開行30對,上海至南京運營時間縮短為1小時58分鐘。
時速從最初的40公里,到90、120、140、160、200、250、350公里……追風的速度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2010年7月1日上午8時,上海虹橋站至南京站G5000次、南京站至上海虹橋站G5001次列車同時相向發(fā)車。這標志著設(shè)計速度達350公里/小時的滬寧城際高速鐵路正式投入運營
[3]
。
滬寧鐵路站點設(shè)置
編輯滬寧鐵路普鐵站點
站名 | 等級 | 里程 | 接軌線路 |
---|---|---|---|
南京西 | 一等站 | 307 | |
南京 | 特等站 | 301 | 津浦鐵路 |
興衛(wèi)村 | 三等站 | 295 | |
南京東 | 特等站 | 292 | 寧銅鐵路 |
龍?zhí)?/td> | 三等站 | 275 | |
鎮(zhèn)江 | 一等站 | 237 | |
鎮(zhèn)江東 | 二等站 | 235 | |
丹陽 | 二等站 | 209 | |
奔牛 | 三等站 | 183 | |
常州 | 特等站 | 165 | |
戚墅堰 | 三等站 | 154 | |
無錫北 | 三等站 | 134 | 新長鐵路 |
無錫 | 特等站 | 126 | |
無錫南 | 一等站 | 121 | |
望亭 | 三等站 | 104 | |
滸墅關(guān) | 三等站 | 96 | |
蘇州西 | 一等站 | 90 | |
蘇州 | 一等站 | 84 | |
昆山 | 一等站 | 49 | |
安亭 | 三等站 | 27 | |
南翔 | 特等站 | 14 | 滬昆鐵路、南何支線 |
上海西 | 一等站 | 5 | |
上海 | 特等站 | 0 |
滬寧鐵路高鐵站點
共設(shè)31個車站
所屬省
| 所屬地區(qū)
| 車站
|
---|---|---|
江蘇省
| 南京市
| |
句容市
| ||
鎮(zhèn)江市
| ||
常州市
| 奔牛東站、新閘東站、常州站、戚墅堰站、橫林站
| |
無錫市
| 惠山站、無錫站、無錫新區(qū)站
| |
蘇州市
| ||
昆山市
| 昆山南,花橋
| |
上海市
| 安亭北、南翔北
| |
普陀區(qū)
| 上海西
| |
上海
|
首批開工站點為21個,自西向東依次為:南京、仙林、寶華山、鎮(zhèn)江、丹徒、丹陽、常州、戚墅堰、惠山、無錫、無錫新區(qū)、蘇州新區(qū)、蘇州、蘇州園區(qū)、陽澄湖、昆山南、陸家浜南、安亭北、南翔北、上海西、上海。
另外10個預留站即棲霞、下蜀、高資南、陵口、呂城、奔牛東、新閘東、橫林、望亭東和唯亭西,為無配線車站,開工時間待定。
滬寧鐵路功能定位
編輯一條鐵路的功能定位決定了其設(shè)計技術(shù)標準,而設(shè)計技術(shù)標準的核心標志是設(shè)計速度目標值。京滬高速鐵路的設(shè)計功能主要是承擔沿線地區(qū)對外的長途客流和通過本地區(qū)的長途客流,同時兼顧部分沿線地區(qū)大城市之間點到點客流,因此要求其設(shè)計速度目標值是每小時350公里。
京滬高鐵在京滬之間僅設(shè)七個車站,平均站間距近50公里。
而滬寧城際鐵路的功能定位是主要服務于沿線各城市以及城市組團內(nèi)部旅客的中短途交流,其基礎(chǔ)設(shè)施的設(shè)計速度目標值為每小時350公里,最小曲線半徑一般地段4000米,推薦5500~8000米,電動車組開行最小行車間隔3分鐘,全線含預留共設(shè) 31個車站。
滬寧城際高速鐵路線位方案與既有滬寧線并行且十分靠近,主要站點與既有線客站并站設(shè)置。G字頭高速動車運行速度為每小時350公里,D字頭動車運行速度為每小時250公里。滬寧城際的高峰小時單向斷面輸送客流可達1.6萬人以上,年旅客設(shè)計輸送能力單向超過6000萬人。
滬寧城際鐵路的投資估算總額,已從2006年6月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批復項目建議書時的224億元,上升到2008年2月國家發(fā)改委正式批復“上海至南京城際軌道交通”可行性研究報告時的394.5億元,另加動車組購置費40億元,設(shè)計總工期為4年。
滬寧鐵路建設(shè)意義
編輯滬寧鐵路是中國目前最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全線為雙線電氣化線路,2010年7月1日,設(shè)計時速達350公里/小時的滬寧城際鐵路正式通車,以緩解京滬鐵路滬寧段運輸壓力。上?!暇┲g的滬寧鐵路全長約300公里,是中國最早建設(shè)的重要鐵路干線之一。南京1908年單線京滬鐵路建成通車,當時的列車最高運行時速不到40公里;1933年在與之間的上建成火車輪渡,開通了從直達的列車;上世紀50~60年代起滬寧線開始復線改造,到1980年南京下關(guān)浦口長江上海北平平滬全線復線貫通;1984年京滬線全線實現(xiàn)自動閉塞和內(nèi)燃牽引;2006年7月滬寧線電氣化改造完成。1997~2007年間京滬線共進行了六次提速改造,目前全線允許列車以每小時160公里以上速度運行,其中二分之一以上的區(qū)段可以200公里時速運行,部分區(qū)段線路運行條件已達到每小時250公里的技術(shù)標準。滬寧沿線共設(shè)有各類客貨運車站42個,其中客站15個,另有編組站2個。 2006年滬寧線平均運輸密度達到13336萬換算噸,是全國最繁忙的鐵路區(qū)段;其中平均客運密度達到6753萬人,比全路平均客運密度高出5.75倍;平均貨運密度達到6583萬噸,也比全路平均貨運密度高出一倍,其下行重車方向貨運密度達到5434萬噸。在該線路上開行各類列車2007年已達到136對,其中旅客列車103對,最小行車間隔只有5分鐘。既有滬寧線的能力長期來一直處于飽和狀態(tài),不能滿足沿線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求,運輸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在近期鐵路加快建設(shè)的安排中,在滬寧之間增加運輸能力當然是重點。根據(jù)相關(guān)規(guī)劃確定的項目,滬寧之間除了既有滬寧線,已經(jīng)建成的鐵路項目還有京滬高速鐵路滬寧段和“滬寧城際軌道交通”(簡稱滬寧城際)。
今后既有滬寧線、京滬高鐵滬寧段和京滬城際三條復線鐵路之間的分工是,既有滬寧線以貨運為主并兼營部分慢速客車,京滬高鐵滬寧段和滬寧城際均為客運專線,分別負責長距離高速客運和區(qū)域性城市間客運。
滬寧鐵路經(jīng)濟影響
編輯隨著滬寧、滬杭、寧杭城際鐵路的開工建設(shè),到2012年前后,長三角鐵路將基本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的“2小時交通圈”,年客流量將達到4億多人次。京杭城際鐵路的開通,會使得長三角內(nèi)部更加均衡化
[4]
。
鐵路部門對滬寧城際前期市場調(diào)研時發(fā)現(xiàn),一條公交化發(fā)車的快速鐵路對于沿線經(jīng)濟的積極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放大上海、南京這些大都市對周邊城市的制造業(yè)的輻射,也可以帶動沿線城市餐飲、旅游甚至房地產(chǎn)行業(yè)的發(fā)展。研究顯示,滬寧城際鐵路將帶動沿線城市的GDP增加一個百分點。
滬寧城際將是整個長三角地區(qū)第一條投入運營的“公交化”快線,由此帶來的當然不僅僅是經(jīng)濟、生活的改變,隨著京杭城際、滬杭城際的陸續(xù)建成,由高速鐵路串起的“鐵三角”快速交通模式將最終確立,由此,整個長三角地區(qū)的人文、社會資源整合度也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城際交通網(wǎng)絡(luò)的健全改變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令公共設(shè)施的覆蓋半徑迅速擴大。屆時,在南京建一個體育館,不僅南京人可以用,鎮(zhèn)江人也可以用,而上海一家新的購物廣場同樣可以吸引蘇州人光顧。以往地方政府對公共設(shè)施“小而全”的觀念,將有望轉(zhuǎn)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而更多,更方便的民間交流甚至將催生一個新的名詞:“長三角人”。
- 參考資料
-
- 1. 江蘇省交通志-鐵路篇-第一節(jié)-滬寧線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引用日期2019-01-23]
- 2. 丹陽縣志-第二章-鐵路 .鎮(zhèn)江市史志辦公室[引用日期2019-01-23]
- 3. 滬寧城際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新華網(wǎng).2010年07月01日[引用日期2015-11-24]
- 4. 滬寧城際鐵路上半年開工 .新浪新聞.2008年04月24日[引用日期2015-11-24]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