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闌珊詞語解釋
編輯燈火闌珊(dēng huǒ lán shān)是一個成語,出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1. 燈火稀疏, 指人煙稀少、比較冷清的地方
2. 古時入夜后家家舉燈, 至就寢才滅去燈火。 因此燈火闌珊又代表「夜深」、深宵無人之時分
意興闌珊,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凡游樂場合,興致將盡皆可用詞語。形容一個人興致已失的樣子??蓞⒁娞啤ぐ拙右住对亼选吩姡骸鞍装l(fā)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div>
語言
,
成語
,
字詞
【解釋】闌珊:衰落。將殘、將盡的意思。形容一個人興致已失的樣子。興致將盡,玩樂快要結束 。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凡游樂場合,興致將盡皆可用詞語。
【近義詞】意興索然
【反義詞】意猶未盡 饒有興味 興致盎然
【出處】唐·白居易《詠懷》詩:“白發(fā)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
古時入夜后家家舉燈, 至就寢才滅去燈火。 因此燈火闌珊又代表「夜深」、深宵無人之時分
燈火闌珊成語用法
編輯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燈火闌珊成語出處
編輯南宋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