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島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廈門島,別稱“鷺島”,位于福建南部的海灣,面積158平方公里,人口186萬,島上全面商業(yè)化。
廈門原名嘉禾嶼,明朝依據(jù)“廈門城”命名廈門島,隸屬泉州府,1933年設市。因填海造地使面積從最初的110.80平方公里,擴展到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嶼),現(xiàn)島上僅有的兩個最大的內海灣分別是五緣灣和筼筜港(因圍海造地現(xiàn)稱筼筜湖)。廈門島是廈門經濟特區(qū)發(fā)祥地,島上有廈門較早的商業(yè)和政治中心,轄區(qū)湖里思明是廈門市六區(qū)中唯獨沒有連接大陸的市轄區(qū)。
廈門本島海滄半島之間的海域稱為廈門西港,是進出廈門的貿易船只停泊的最早港口。島上最高的山峰是云頂巖,海拔339.6米。由于區(qū)劃原因最早的廈門僅指廈門島,而廣義上的廈門地區(qū),今已包括海滄、杏林、集美同安、翔安、大嶝島、鼓浪嶼等島嶼。
廈門島的西南部有多條繁華大街,如鷺江道、廈禾路、廈門中山路等,由于周邊土地稀缺,所以周邊道路不少是劈山穿洞和填海造地建成的。島上東北部有著名的環(huán)島路、五緣灣,這里是廈門主要的旅游區(qū)之一和中央商務區(qū)。
廈門港區(qū)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qū)內群山四周環(huán)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萬噸級船舶不受潮汐影響可自由進出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yōu)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
中文名稱
廈門島
外文名稱
Amoy、アモイ(AMOI)、Hap Mun [1] 
別    名
嘉禾千戶所、鷺島、桃源、嘉禾嶼、中左守御千戶所城
行政區(qū)類別
經濟特區(qū)
所屬地區(qū)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qū)
思明區(qū)、湖里區(qū)
政府駐地
廈門市思明區(qū)湖濱北路61號
電話區(qū)號
0592
郵政區(qū)碼
3610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部
面    積
158平方公里
人    口
1861289人(2010年)
方    言
閩南語廈門話)-閩臺片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中山路、環(huán)島路園林植物園、胡里山炮臺、五緣灣
機    場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廈金灣直升機場
火車站
廈門站、廈門高崎站、廈門北站(集美區(qū))
車牌代碼
閩D
港    口
和平碼頭、東渡碼頭、五通碼頭等
周邊地區(qū)
漳州港、金門列島、集美半島等
古代隸屬
泉州府同安縣嘉禾里
民間信仰
保生大帝
主要水源
九龍江 
制高點
云頂巖(洪濟山)
最高海拔
339.6米

廈門島建制沿革

編輯
自古以來,廈門就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海防要地,原屬同安縣。元、明時期為防日本倭寇侵擾,在此設立防哨。
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晉安郡,改東安縣為晉安縣,管轄泉州、廈門、漳州、莆田四市地,縣治在今泉州市南安豐州鎮(zhèn)。后晉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場為同安縣,屬泉州府
五代十國閩國龍啟元年,933年正式置縣。詳見廈門歷史沿革相關文章。 [2-3] 
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后為威武軍節(jié)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軍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jié)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于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入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始筑“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5 年)在同安縣綏德鄉(xiāng)嘉禾里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清代開始,隸屬福建興泉永道??滴醵辏?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臺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于興泉永道,興泉永道轄今泉 州、莆田、廈門,永春州、大田縣,道臺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撤府,興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國3年改名廈門道,管轄廈門、莆田、泉州和大田縣。 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4月28日,思明縣政府正式成立,隸屬福建軍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轄今泉州、莆田、廈門、大田縣)。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市,同安縣和廈門市隸屬興泉省 ,興泉省轄今泉州、莆田、旋改廈門特別市。翌年1月“閩變”失敗后,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隨之撤銷,廈門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qū)(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qū),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qū)(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廈門島淪陷,同安縣仍隸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qū),民國28年(1939年)區(qū)駐地遷駐永春縣,民國35年,1946年區(qū)駐地遷駐晉江縣。1945年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后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qū)??谷諔?zhàn)爭勝利,國民政府恢復廈門市政府建制,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 [4]  民國32年開始,1943年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區(qū)建鄉(xiāng)設保,進行鄉(xiāng)鎮(zhèn)并編。1949年9月隸屬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泉州、莆田、廈門。1950年7月,同安縣改屬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泉州、莆田、同安縣,后改名為晉江專區(qū)。
1958年10月,同安縣從晉江專區(qū)劃出改隸于廈門,1970年8月,再劃歸晉江地區(qū),1973年9月,歸隸廈門市至今 [1]  。
解放廈門島
1949年9月26日,兵團在泉州召開作戰(zhàn)會議,確定同時攻取廈門、金門的作戰(zhàn)方案。10月4日,兵團下達作戰(zhàn)預令:以31軍3個師、29軍2個師,共5個師進攻廈門;以28軍1個加強師并指揮29軍2個團,共2個師進攻金門。各部立即進至南安、同安、石碼等沿海一帶,開始進行渡海作戰(zhàn)準備。各軍在中共廈門地下工委、中共廈門大學地下組織和龍溪、晉江兩地區(qū)許多中學的協(xié)助下,于石碼、同安、南安、晉江沿海一帶征集了木船630余條、船工1600余人,并制作了大量簡便救生漂浮器材。廣大指戰(zhàn)員冒著國民黨軍飛機、火炮的襲擊,不顧暈船嘔吐,夜以繼日苦練戰(zhàn)術技術,很快掌握了渡海作戰(zhàn)的基本要領。為了掌握敵情,各部組織了隔海觀察,有的部隊還實施越海偵察。
1949年10月12日夜,92師偵察隊副班長胡維志、戰(zhàn)士張文升隨同本隊副隊長駕船到廈門神山、寨上一帶偵察。當胡、張摸清了幾個主要登陸地段的地形和敵情,趕回會合點時,因超過約定時間,船已返航。他們頑強地與風浪搏斗了近7個小時,泅渡4000余米,帶回了重要情報。31軍頒發(fā)嘉獎令,授予胡維志、張文升以“越海偵察英雄”稱號。此外,中共廈門地下工委和人民群眾也提供了廈門守軍的詳細情報,為戰(zhàn)斗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1949年10月9日夜,28軍84師251團2營和29軍87師259團發(fā)起攻占金門北面大嶝島的戰(zhàn)斗,至10日晚,全殲守軍,奪占該島。11日夜,251團乘勝攻占小嶝島。15日,28軍82師245團攻占角嶼島。
1949年10月11日,第三野戰(zhàn)軍電復10兵團:為防敵逃跑,最好同時攻打廈門、金門,但從敵我雙方實際情況考慮,以5個師攻打廈門有把握,同時以2個師攻打金門是否有把握?如條件成熟可以同時發(fā)起進攻。否則以一部兵力箝制金門,首先攻打廈門,比較穩(wěn)妥。究竟怎么打,由你們依實際情況自行決定。10兵團根據(jù)這一指示,和28軍進攻金門的船只不足的情況,遂決定改變方案,先取廈門,后取金門,并定于10月15日發(fā)起解放廈門的戰(zhàn)斗。
廈門島的西、南、北三面被大陸環(huán)抱,東與金門隔海相望。西岸、北岸距大陸較近,大部岸灘尚可登陸,近岸為起伏不大的丘陵,便于發(fā)展進攻;東岸、南岸灘窄水深,雖便于登陸,但受金門炮火控制,而且東南沿岸多山,不便于搶占登陸場;與廈門市區(qū)一水之隔的鼓浪嶼,島小岸陡,易守難攻,是廈門西南的屏障。國民黨軍以北半島為防御重點,將齊裝滿員的74師配置在西北部的東渡至鐘宅一帶;181師布防于東北部的坂美至何厝一線;以29師和要塞守備總隊防守鼓浪嶼和廈門市區(qū);以166師和68軍殘部位于東南部之石胃頭、胡里地區(qū)。島的沿岸筑在以永備工事為骨干的,與野戰(zhàn)工事和障礙物相結合的防御陣地,并有大口徑火炮、坦克和海空軍火力支援,構成了環(huán)形立體防御體系。為給退守廈門的國民黨軍打氣,蔣介石于1949年10月8日率國民黨軍政要員多人抵廈門巡視,湯恩伯等人吹噓廈門防御“固若金湯”。

廈門島地理環(huán)境

編輯
提起廈門,相傳很久以前,這里有著許多白鷺棲息,這個海島亦形似一只美麗的白鷺,蕩漾在閩南的碧波之上,于是就有了“鷺島”、“鷺嶼”、“鷺門”等名稱;又因為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島上曾生長過一莖數(shù)穗的水稻,當?shù)厝艘詾檫@是一種祥瑞之兆,于是就叫這里為“嘉禾嶼”;又因為這海島之上“山無高下皆流水,樹不秋冬盡放花”,萬年無飛雪,四季花常開,故被游人稱為“海上花園”。
1955年以前為一海島,后來修建高崎—集美海堤和集美—杏林海堤后,乃與大陸相連。為改善廈門海域海水水質、修復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廈門市政府于2010年啟動拆堤建橋工程,集美—杏林海堤于2012年改為橋梁取代,高崎—集美海堤的拆除工程2011年啟動,2014年大橋建成通車,海堤在廈門退出歷史舞臺,廈門恢復海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島陸之間公路交通靠船只駁運,深感不便,因此,把鷺島與大陸相聯(lián),一直是全市及全省人民和旅外華僑的愿望。終于在1955年和1956年先后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廈門成為半島,鷹廈鐵路和324國道福建段(福州、經過莆田、泉 州至廈門段等)得以連入廈門 [5]  ,對廈門的國防和經濟都有巨大貢獻。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廈門對外聯(lián)系的唯一通道。
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是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之一,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6] 

廈門島行政區(qū)劃

編輯
廈門本島內有思明、湖里兩個區(qū)為經濟特區(qū)。思明區(qū)以商業(yè)鬧市區(qū)為主;湖里區(qū)則是新興的工業(yè)投資區(qū)。廈門港闊水深,不淤不凍,避風條件好,海岸線長234公里,其中深水岸線40公里,5萬噸級巨輪可自由出入。
思明區(qū)是廈門市的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位于廈門市南部(含鼓浪嶼全島),北面與湖里區(qū)毗鄰,三面臨海,與小金門諸島和漳州大陸隔海相望,面積76平方公里,人口約93萬人。下轄鼓浪嶼、鷺江、中華、廈港、開元、筼筜、梧村嘉蓮、蓮前、濱海等10 個街道辦事處,設有96個社區(qū)居委會。 [7] 
湖里區(qū),戶籍人口約220635人,總人口約931291人。湖里是廈門經濟特區(qū)的發(fā)祥地,廈門海港、空港,廈門島陸上通道高集海堤、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海滄海底隧道及翔安大橋均在湖里區(qū)。下轄湖里、殿前、江頭、禾山、金山五個街道,共50個社區(qū)居委會。 [8] 

廈門島人口民族

編輯
廈門島,戶籍人口854752人,總人口1861289人。(2010年)
廈門島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滿、壯、畬、苗、及高山等20多個少數(shù)民族。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臺同胞。 [9-11] 

廈門島通行語言

編輯
地方上通行閩南語廈門話,閩南方言是一種超地區(qū)、超省界的漢語方言。它主要通行于閩南地區(qū)、粵東的潮汕地區(qū)和臺灣省的大部分地區(qū),海南省和廣東的雷州半島一些地區(qū)以及浙江、江西、廣西、江蘇和福建的中部及東北部地區(qū),也有講閩南方言的“福佬話”(屬閩南語“閩臺片”)互通。千余年來,閩南、潮汕一帶有不少人出洋謀生而相繼向外移居。人語相隨,今天的東南亞諸國,有相當一部分華僑和華裔仍然以閩南方言作為他們的交際工具。
閩南方言的流播:閩南方言全國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為五個次方言:
廈門話區(qū):廈門金門、海滄、集美、同安、翔安
泉州話區(qū):泉州石獅、晉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八個縣市
漳州話區(qū):漳州、龍海漳浦、云霄東山、詔安、華安、長泰、平和、南靖等十一個縣市
龍巖話區(qū):龍巖、漳平
大田話區(qū):大田縣、尤溪縣的一部分。
閩南話的流播不只在閩南地區(qū),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臺灣,臺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qū)外,差不多都通行著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據(jù)初步調查,臺中,臺北稍偏泉州腔,臺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閩南人移居臺灣據(jù)說開始于元代,但大規(guī)模遷移是在17世紀中葉,大量閩南人隨鄭成功渡海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回臺灣。300多年來,閩南人和其他地區(qū)東渡的漢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開發(fā)祖國的這個寶島,在共同的生活和斗爭中,閩南方言始終作為主要交際工具,保留在臺灣人民的口中。特別是今天,大陸與臺灣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臺灣的父老兄弟不斷到大陸尋根、探親、訪友,閩南話顯得更加重要。
除了臺灣省以外,廣東省的潮汕、雷州半島、海南島等地區(qū)以及東南亞各國的許多僑胞也使用閩南方言,據(jù)初步統(tǒng)計,海內外操這種方言的人將近6000萬,這在漢語諸方言中是十分突出的,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就有會說閩南語的當?shù)厝恕?/div>
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閩南話已經作為地球60種主要語言的代表之一,被錄制在美國1977年發(fā)射的“旅行者”號宇宙飛船的鍍金唱片上,到廣漠無垠的星河中尋覓知音。

廈門島交通情況

編輯
廈門島與大陸有6大交通通道,高集海堤廈門大橋,海滄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翔安海底隧道。未來,還有正在規(guī)劃的海滄海底隧道翔安大橋廈漳海底隧道。島上主要交通有南北通向的成功大道、環(huán)島干道環(huán)島路、嘉禾路及東西走向的仙岳路、廈禾路、蓮前東路、蓮前西路、湖里大道等。還有從第一碼頭和前埔到同安、集美BRT
廈門島內外公交線網(wǎng)發(fā)達。島內公交全程1元,島內外連接線起步1元,境內全程封頂2元,853廈漳城際公交全程5元。
BRT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tǒng)快1快2、快3、快5、快6、快7、快8
出租車:起步價10元/3公里,之后每公里/2元
鐵路:廈門火車站、廈門高崎站(已停運)、廈門北站(此站位于島外的廈門市集美區(qū)后溪鎮(zhèn),在此詞條不便介紹)
空中交通:廈門高崎機場廈門翔安國際機場(規(guī)劃建設中)
長途汽車:廈門枋湖客運中心、廈門高崎汽車站、廈門梧村汽車站、廈門集美汽車站、廈門同安汽車站、廈門杏林汽車站 [6] 

廈門島特產

編輯

廈門島概述

廈門附近魚類資源豐富,盛產帶魚鯧魚、魷魚、鯊魚墨魚、馬鮫魚、蟶子、海參、對蝦、龍蝦等,物產豐富。尤其是廈門文昌魚,馳名中外,是著名的美味佳肴。此外,廈門出產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繡、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藥酒、海產干貨香菇肉醬罐頭花生酥、珠繡拖鞋等土特產品,無不受人喜愛。

廈門島廈門珠繡

廈門珠繡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裝飾性工藝品。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廈門珠繡產品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繡包等一百多個品種。這些產品均采用閃亮奪目,五彩繽紛的玻璃珠子和電光膠片,運用凸繡、平繡、串繡、粒繡、亂針繡、豎針繡、疊片繡等傳統(tǒng)的工藝手法、繡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全珠圖案構圖嚴謹、密不容針;半珠圖案優(yōu)雅秀美,清新悅目。珠繡掛圖《廈門海堤》、《南京長江大橋》、《龍鳳戲珠》等,構圖清新,設色柔和,景物逼真,層次分明,參加過全省、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并被選為禮品贈送國際友人。珠繡拖鞋,繡工考究,樣式大方,品種多樣,穿著舒適。有的鞋面純系玻璃珠子繡成,有的則在絲絨面上用彩珠繡成珍禽花卉等各色的圖案,絢麗多彩,柔軟舒適,尤其是夜間穿用,在燈光照射下,熠熠閃爍,光彩耀人。廈門珍珠拖鞋,以其設計新穎,造型別致工藝精細,風格獨特,受到國內外客商好評。

廈門島漆線雕

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品。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于佛像裝飾。早在幾百年前漆線雕像就馳譽中外,遠銷東南亞各國。漆線雕是以精細的漆線經特殊的制作方法纏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tǒng)題材,如龍鳳、麒麟、云水、纏枝蓮等為多。過去,漆線雕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籃和戲劇道具上。已發(fā)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瑯滿目。廈門工藝美術廠把漆線雕與陶瓷結合起來,創(chuàng)作、生產了線條陶瓷作品。如線條瓷塑《鄭成功》,參加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并被選送到日本展出,獲得好評。小件漆線雕工藝品用綾緞制成盒子包裝,小巧玲瓏,便于攜帶,是旅游紀念、饋贈親友的佳品。

廈門島氣候

編輯
廈門是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于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臺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廈門是海濱旅游城市。

廈門島風景名勝

編輯
廈門一帶以花崗巖為主要巖石,故山體多呈渾圓形,山上多怪石奇巖,坡上多花草林木,降水豐沛,山中多流泉飛瀑,依山瀕海,山海之主兼有。廈門風景綺麗,名勝古跡多不勝數(shù),其中最具特色和著名的海濱風光點,要數(shù)南普陀寺、萬石植物園、胡里山炮臺、廈門古城遺址、鴻山、望高石、廈門大學等。

廈門島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廈門大學旁邊,寺中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共奉一佛,位置在南方,故稱“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后幾經滄桑易名,現(xiàn)存為清代康熙年間重建。寺廟背依五老峰,面瀕大海,具山海之景,風水極佳。
南普陀寺殿宇宏偉。第一進天王殿中供彌勒佛坐像一尊,殿后有鐘、鼓二樓。第二進大雄寶殿是二層攢角式建筑,內奉“三世尊佛”及千手千眼觀音、釋迦牟尼阿難等神像。第三座殿為大悲殿,為一座八角亭式建筑,重檐三層,高10多米。內奉四尊觀音,掌中有眼,以示“法力無邊”。
寺后還有藏經閣。南普陀寺周圍還有許多題刻,其中有抗倭名將俞大猷的詩章和抗荷將軍沈有容及由閩赴臺的第一個學者陳第的石刻。
南普陀寺內有閩南佛學院,收納出家弟子,萬石古蓮寺內還有閩南佛學院女眾班,均為削發(fā)出家姊妹,也有一些帶發(fā)修行的年輕尼姑。

廈門島萬石植物園

萬石植物園位于萬石巖一帶而得名。這里早為名勝風景游覽區(qū)
萬石植物園 萬石植物園
,附近有聞名的廈門八大景之一“虎溪夜月”和小八景的“朝天笏”、“中巖玉笏”、“太平石笑”,景外景的“紫云得路”、“高讀琴洞”等。50年代,建了一個庫容15萬立方米的萬石巖水庫。60年代初,辟為植物園,建有標本大樓、花展館、茶室、仙人球培養(yǎng)場、蔭生植物棚,擁有熱帶、亞熱帶的花草樹木和各種植物品種4000多種?!八缮紙@”為園中之園,長年林木蔥郁,不知秋冬。園內山水秀美,一年四季,花香鳥語,潺潺水流,令人流連忘返。

廈門島萬石蓮寺

萬石蓮寺獅山上的一大勝景。寺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朝。由于四周石塊甚多,故得其名。殿之右側,有一巨石凌空突兀,其下有深坑,石上嘉慶年間興泉永道倪琇題刻“石林”兩字,蒼勁古樸。站在這里可縱觀獅山全景,遠眺市區(qū)風光,市井萬象,盡收眼底。殿后有“萬笏朝天”四個大字,其下幽壑流泉,別有洞天,取名“小桃源”。
萬石古蓮寺旁,有閩南佛學院的女眾班。記得數(shù)年前學者前去拜訪佛學院的一位老師,順便與女眾班的學員交談了一陣。她們小小年紀,能在游人如織的地方苦讀經書,亦是不易的了。只是有兩點可以自慰的:一是眼前身后,景色如畫,身置此境,亦算福份;二是閩南佛學院女眾班學員不一定必須削發(fā)素裝,亦可穿紅戴綠,穿著摩登。當我循小徑走上一小石洞旁休憩時,就遇到過幾位腳登高跟鞋,身穿時裝,手捧經書的女孩子。據(jù)說在全國這樣的“破例”是絕無僅有的。

廈門島湖里山炮臺

胡里山炮臺是廈門甚為著名的歷史遺物,位于廈門東南普厝垵附近胡
湖里山炮臺 湖里山炮臺
里海濱。這里地勢高峻險要,面臨大海,視野開闊,與隔海嶼仔尾互為犄角,可控制廈門港口,歷來為海防要塞。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福建水師在此籌建炮臺,光緒二十二年竣工。炮臺以烏樟樹汁和石灰、糯米伴泥沙筑成,堅固無比。炮臺內至今尚保存一尊德國克虜伯兵工廠造的大炮,內徑28厘米,炮身長13.96米,重4.9萬公斤,據(jù)說射程可達16000多米。當年造價花去銀錢5萬兩。附近墻堡雉堞兵舍亦保存完好。

廈門島長嘯洞

獅山萬石巖之西醉仙巖下,有一天界寺。為清代乾隆時月松和尚重建。寺內并列兩座大殿,昔日晨曦初露,寺僧撞鐘一百零八下,古剎鐘聲,遐邇皆聞,“醒人坐夢”,故有“天界曉鐘”美稱,亦屬廈門小八景之一。寺后有一石洞,前后貫通,風聲嗖嗖,高聽一聲,山谷相應,人稱“長嘯洞”。洞內有詩三首,其中有一首為抗倭將領江蘇太倉人施德政所作。詩云:
偏師春盡渡澎湖,圣主初分海外符。
鼙鼓數(shù)聲雷乍發(fā),舳艫百尺浪平鋪。
爭傳日下妖氛惡,那管天邊逆旅孤。
為道凱歌宜早唱,江南五月有莼鱸。
廈門東北洪濟山頂有云頂岸 ,舊名方廣寺,是廈門的最高峰。原尚有觀日臺,東臨滄海,可觀日出,形成“洪濟觀日”,是廈門大八景之一。附近多摩崖石刻。

廈門島白鹿洞

白鹿洞位于廈門東北玉屏山南,虎溪巖背后。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等洞景。原有三寶殿僧舍,相傳為朱熹在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時,曾來過此地,后人紀念他亦在此起名“白鹿洞”。宛在洞內有白鹿泥塑一尊,因常有煙霧涌出,縷縷可見,素有“白鹿含煙”之稱,為廈門小八景之一。

廈門島太平石笑

在獅山北坡的最上方,有太平巖。太平巖前洞泉隱伏,流水淙淙。更奇特的是在“極樂天”摩崖石刻下,在廈門小八景之一的“太平石笑”。此石由四塊不同的天然巖石相疊而成,上面兩塊巨石相互貼合,另一端張開,宛若開口在筆,生動形象。石上題有“石笑”兩字,詩人墨客兌相題詠,贊此絕景。有一五絕曰:
極樂太平日,鷺江石笑嗔。
笑中多少事,惟有不能言。
另一五律云:
忽見石開口,不聞石有聲。
夜因吞月色,朝為吐云情。
飲露千年館,餐風一味清。
太平真好景,長笑息兵征。
在獅山太平巖與萬石巖之間,據(jù)傳常有鷓鴣棲息,故稱“鷓鴣巖”,又稱“中巖”。中巖有佛殿,供奉如來。附近有“將士亭”遺址,相傳為悼念隨施瑯東進臺灣在澎湖陣亡的將士而建,現(xiàn)尚存石碑等。旁有一塊亭亭玉立巨石,形如石筍,俗稱“奏板”,因得景名“中巖玉笏”,為廈門小八景之一。

廈門島紫云巖

紫云巖位于獅山醉仙巖之東。這里古榕參天,草木深秀,潺潺流水,終年不絕。巖石橫陳,有一巨石上刻有“紫云得路”,為廈門外景之一。建有佛殿、放生池等。附近有琴洞,相傳鄭光沂當年讀書于此,不僅讀書,且于泉邊鼓琴,故有“高讀琴洞”之稱,為廈門外景之一。

廈門島虎溪巖

虎溪巖位于廈門東北玉屏山北,又名“玉屏寺”。山間密布散石,古榕盤踞,奇險天成。林懋時在巖間辟洞,建棱層石室,亦名“棱層洞”附近有諸多名士題詠石刻?!盎⑾乖隆睘閺B門大八景之一。附近有巨石,上有林爾嘉詩刻一首。詩曰:
幾度匡廬過虎溪,歸來還愛此山低。
一登絕頂能觀海,不似云深路易迷。
廈門的景點甚多,上述只是幾個主要景點的簡介。此外,值得一游的尚有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和魯迅紀念館以及廈門大學校園內的當年鄭成功練兵的演武場、演武池,廈門古城遺址、廈門海堤、廈門華僑博物館、望高石、鴻口山、寶珠嶼、中山公園等等。

廈門島本島的傳說

編輯
廈門有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這里寸草不生,荒無人煙,一群白鷺南歸飛到這里,停在岸邊歇息,領頭的大白鷺,發(fā)現(xiàn)水里魚蝦成群,有充足的食物,而且既沒有毒蛇猛獸的威脅,也不見獵人弓箭的騷擾,于是它喜歡上了這個小島,便率領這群白鷺定居下來。白鷺們也隨之著手打扮自己的家園。一些白鷺用嘴啄利爪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鑿了許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嘩嘩地流淌下來;另一些白鷺,則從大陸上銜來各種花籽、草籽,播撒在島上,島上便百花齊放,綠草蔥蔥。山明水秀,花團錦簇引來許多鳥兒筑巢;蜜蜂、蝴蝶也來采集花粉,頓時小島變得熱鬧非凡,五彩繽紛。此番景象使盤踞在東海底下的蛇王異常嫉妒,它想霸占這白鷺建設的美麗小島,于是率領蛇妖興風作浪,瞬間島上飛砂走石,天昏地暗。
白鷺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與蛇妖展開殊死搏斗。領頭的大鷺重創(chuàng)了蛇王,趕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傷,躺在血泊之中。后來,在大鷺灑過鮮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長出一棵挺拔的大樹,那樹的葉子,象大鷺一樣張開;那樹開的花,象大鷺的鮮血一樣火紅。這種樹木,人們稱為鳳凰木;這種花,人們稱為鳳凰花。 趕走蛇妖之后,白鷺們安心地嬉戲于樹林、海水、沙灘之間,做這個美麗小島的主人。廈門島最早稱為“鷺島”是由這個傳說而來的。這個源于民間的故事寄托了人們對廈門的熱愛和對建設廈門,保衛(wèi)廈門事跡的懷念。
廈門古名鷺島,它的真正由來其實是人們第一次登上小島,看見白鷺長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于是冠之以“鷺島”。白鷺屬涉禽類鷺科,又名鷺鷥,嘴長腳長,頸也長,全身羽毛純白,頭后還垂著長長的白冠毛,毿長如絲;背部有白色疏松的鬢毛和尾翼,形態(tài)瀟灑,逗人喜愛。本世紀20年代以前,廈門山野樹林,到處有白鷺棲息,三五成群,飛翔于田間海上。 后來因城市和港口興建,生態(tài)的變化,白鷺減少,瀕于絕跡。由于白鷺是廈門的象征,因此廈門的許多地名含有“鷺”字,許多招牌,店名都喜歡用“鷺”字命名,乃至于廈門的人名也常常取“鷺”字。有鷺島就用一句話表達引自廈門鷺島網(wǎng)。

廈門島飲食文化

編輯
廈門沿海多產、、魷魚、文昌魚。是我國文昌魚故鄉(xiāng)之一。主要特產有魚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餡餅文昌魚、香菇肉醬、海產干貨等。
文昌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主要產地在廈門同安瀏五店。文昌魚體形小,頂多五六厘米長。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是高級魚品,其肉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游購物佳品。
廈門土筍凍土筍是一種長在海邊沙子里的腔腸動物!灰頭土臉兒像一根一根的小蟲子,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yǎng)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后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乎乎,盛出來待其自然冷卻之后,就凝固成一碗土筍凍了。扣在盤中,執(zhí)刀化為四塊,以芥茉佐之,下酒最好,空著嘴兒吃也能嚼出一份勁道。土筍凍或許談不上多香,但其爽口的滋味絕對一流。土筍凍是一種營養(yǎng)非常豐富的食物,也有很多人認為里面有蟲子不敢吃,其它你吃了,正因為里面的蟲子有營養(yǎng)。
廈門海蠣煎:雞蛋攪散,加入大量新鮮海蠣,以油煎之,攤成一盤餅樣上桌,再用廈門特產的甜辣醬沾食。海蠣的鮮味、雞蛋的濃郁,最關鍵的再加上辣椒醬,就搭配成完美的組合。廈門的辣椒醬和別處有點不同,首先它的顏色就是艷紅欲滴,不像多為暗紅的本家,其次味道是甜辣兼?zhèn)?,而甜似乎還略占上風。辣醬倒入碟中,箸未動而眼一亮,筷子到嘴邊,涎水已經下桌沿了。
青津果:以橄欖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制作而成,甜酸適度,咸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積解脹,醒酒去膩,止暈抑吐,爽身養(yǎng)脾之效。
菩提丸:是將橄欖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種名貴中藥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來香甜可口,而且有增進食欲,止吐散滯,消除腹痛之功效。
香菇肉醬:廈門罐頭廠生產的水仙花牌香菇肉醬罐頭,配方采用新鮮豬肉、上等豆、香菇、辣椒蔥頭、蒜頭等 12 種原料和輔助材料,在制作過程中,嚴格按照配方和配制時間的要求,逐鍋逐鍋地計量下料,認真掌握火候,加工迅速,裝罐及時,使各種原料保持各自固有的風味。
魚皮花生:是選用特級面粉、白糖和其他優(yōu)質配料為表皮、內包上等花生滾合烘制而成,它選料嚴格,工藝講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帶甜的風味,為上等菜料。
肉松:鼓浪嶼的“黃金香肉松、肉脯,絕對算得上是廈門的知名特產。老人和幼兒因牙齒不齊,用肉松肉脯下稀飯是再好不過了。肉松的特點是明擺著的:金黃色,香噴噴,條條肉絲,團團簇簇,送到嘴里,無需多咀嚼,立馬柔軟散化,滿口香甜。而肉脯更是一遇到口水,還來不及嚼一下,早已化成糊狀。因此,人們往往用它們來給幼兒下稀飯。
花生酥:又名“貢糖”。主要原料是花生仁砂糖,制作時先將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過,然后搗碾成酥,軋拉成型后,切成小塊。食用時,應小心剝去包裝紙,輕輕放入口內,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可噴頰,除呷茶時品嘗,亦可作咸光餅面點的夾心料,產品遠銷國內外。
龍眼干:是同安的特產,粒大、皮薄、肉厚、清甜爽口。過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貢品,是中外游客競相爭購的佳果。同安是全國六大龍眼產地縣之一,生產的龍眼干遠銷國內外。
藥酒:藥酒是藥材和酒的融合體,具有藥的療效,酒的作用。有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固本藥酒、衛(wèi)元藥酒、月桂補酒、烏雞白鳳酒等品種。
廈門餡餅:廈門餡餅分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廈門餡餅,毫不夸張。
薄餅:又被稱為春卷,但制作頗為講究,需要將甜菜卷心菜、胡蘿b、豆腐干、、海蠣等在高壓鍋里充分熬煮,之后瀝干水分,堆在薄至半透明的春卷皮上,再輔以炒干的海苔、金門貢糖肉松、廈門辣醬、芫荽等,卷成巴掌大的手卷后食之。 [12] 
沙茶面:來源大概是東南亞一帶,所以它的風味,也飽含著熱帶多姿多彩的風情。首先的感覺是香,泛著紅光的面湯帶來的視覺享受也同時刺激著味蕾全軍開動,熱辣、鮮美、回甘,隨著微稠的湯汁進人身體,一層又一層的味覺信號接踵而至,隨著額頭的汗水冒出,吃面的高潮遒勁有力地擊中每位老饕的靈魂。 [12]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地理 ,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