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高伯龍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中國科學院應(yīng)用物理所工作;1954年被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調(diào)到該校物理教研室工作,先后擔任主任教員、高校講師、副教授;1970年在長沙工學院物理教研室、激光教研室工作;1978年調(diào)任到國防科技大學應(yīng)用物理系、激光研究室、環(huán)形激光器研究室工作;1981年擔任國防科技大學應(yīng)用物理系環(huán)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1982年擔任軍用光學專業(yè)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國防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高伯龍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12月6日高伯龍在長沙逝世,享年89歲。
- 中文名
- 高伯龍
- 外文名
- Bo lonog Gao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廣西南寧
- 出生日期
- 1928年6月29日
- 逝世日期
- 2017年12月6日
- 職 業(yè)
- 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yè)院校
- 清華大學
- 主要成就
- 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高伯龍人物生平
編輯![高伯龍](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c22cdab7f01f4134e437027c151e95c1/962bd40735fae6cd1fbbec3502b30f2442a70f52.jpg)
高伯龍(7張)
1944年9月,高伯龍進入高中二年級學習僅兩個月后,日軍即進犯廣西,高伯龍隨學校撤退??箲?zhàn)勝利后,高伯龍立即提出復(fù)員,重回學校讀書,并進入上海中學學習,在該校僅讀了高二一年
[3]
。
1947年9月,高伯龍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1951年8月,高伯龍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中國科學院應(yīng)用物理所工作(至1954年8月)。
1954年9月,高伯龍被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調(diào)到該校物理教研室工作,先后擔任主任教員、高校講師(1956年4月至1962年1月)、副教授(1962年1月至1970年10月)。
1971年,在錢學森教授建議下,高伯龍調(diào)任到國防科技大學應(yīng)用物理系、激光研究室、環(huán)形激光器研究室工作(至1996年6月)。
1981年11月,高伯龍擔任國防科技大學應(yīng)用物理系環(huán)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至1995年6月)。
1982年6月,高伯龍擔任國防科技大學應(yīng)用物理系軍用光學專業(yè)教授、博士生導師(至1999年6月)。
1999年6月,高伯龍擔任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理學院光電工程專業(yè)教授、博士生導師(至2004年7月)。
2004年7月,國防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高伯龍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高伯龍主要成就
編輯高伯龍科研成就
- 激光陀螺研制
1975年起高伯龍從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對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論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1978年制成第一代實驗室原理樣機。他主持并研制成功有關(guān)激光陀螺原理樣機、實驗室樣機,為當時中國國內(nèi)領(lǐng)先;已研制出的新的激光器,使中國成為繼美、德之后第三個掌握這種最關(guān)鍵技術(shù)水平的國家,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解決激光陀螺研制中高精度光學檢測問題,研制出一系列精密檢測儀器
[6]
。
- 學術(shù)論著
截至2018年7月,高伯龍先后撰寫、發(fā)表了30篇(部)論文和著作,以十余篇(部)論文和專著把中國激光技術(shù)的若干理論推到了世界前列,撰有《激光陀螺的物理性能》、《四頻差動陀螺的第二類閉鎖效應(yīng)》、《全內(nèi)腔綠(黃、橙)光He-Ne激光器》等論文
[1]
。
出版日期 | 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
1984.01 | 《激光陀螺》 | 高伯龍,李樹棠編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 |
1962 | 《電動力學講義 初稿》 | 高伯龍編 | 哈爾濱軍工學院 |
1962 | 《統(tǒng)計物理講義》 | 高伯龍編 |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出版社 |
1960 | 《理論物理學講義 下》 | 高伯龍編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出版社 |
1960 | 《理論物理學講義 上》 | 高伯龍編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出版社 |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
1980年 | 激光鍍膜檢測DF透反儀 | 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
1987年 | DF透反儀 | 國家發(fā)明獎四等獎 |
1987年 | 激光陀螺實驗室樣機 | 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1995年 | 激光陀螺工程樣機、全內(nèi)腔綠(黃、橙)光氦氖激光器 | 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96年 | 全內(nèi)腔綠(黃、橙)光氦氖激光器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7] |
高伯龍人才培養(yǎng)
- 學術(shù)態(tài)度
- 指導學生
截至2018年7月,高伯龍為中國激光技術(shù)領(lǐng)域培養(yǎng)造就了一批高質(zhì)量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1]
。根據(jù)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lián)盟資料顯示,高伯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培養(yǎng)學生情況如下
[9]
:
年份 | 論文名稱 | 作者 | 學位名稱 |
---|---|---|---|
2012年 | 無輔助的GNSS信號檢測技術(shù)研究 | 張文 | 博士 |
2011年 | 激光陀螺的漂移結(jié)構(gòu)及角隨機游走研究 | 張梅 | 博士 |
2010年 | GPS和捷聯(lián)慣導組合導航新方法及系統(tǒng)誤差補償方案研究 | 韓松來 | 博士 |
2010年 | 四頻差動激光陀螺相關(guān)技術(shù)研究 | 楊建強 | 博士 |
2007年 | 四頻激光陀螺旋轉(zhuǎn)式慣導系統(tǒng)研究 | 袁保倫 | 博士 |
2005年 | 極高反射率測量儀工程化研究探討 | 張雪飛 | 碩士 |
1998年 | 鈮酸鋰光波導和光波導偏振器的研究 | 馮瑩 | 博士 |
1996年 | 無源諧振腔激光陀螺的研究 | 肖貴遐 | 博士 |
高伯龍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1996年 | 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屆專業(yè)技術(shù)重大貢獻獎 |
1997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3] |
高伯龍社會任職
編輯高伯龍個人生活
編輯高伯龍既關(guān)心國家大事,又關(guān)愛同事家人,工作起來嚴肅認真,生活中卻和藹幽默。除了醉心于激光研究,高伯龍還喜歡閱讀文學和歷史方面的書籍。年輕時讀過的《三國演義》、《水滸傳》,書中典故能信手拈來,對魯迅先生的作品也很熟悉。高伯龍每天堅持讀報紙、看電視,關(guān)注國家大事,而且喜歡與當過教師的老伴討論,寫時評。他的象棋下得好,經(jīng)常與家人、朋友對弈
[8]
。
高伯龍人物評價
編輯高伯龍畢生兢兢業(yè)業(yè),嚴謹求實,教書育人治學??蒲猩洗T果累累,著作等身,為國防科技事業(yè)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教學上傳道授業(yè),蠟炬成灰,為國家和軍隊培養(yǎng)了無數(shù)人才
[3]
。(澎湃網(wǎng)評)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名家名師 > 高伯龍 .國防科技大學.2018-07-20[引用日期2018-11-06]
- 2. 高伯龍院士:矢志激光寫忠誠 .科學網(wǎng)[引用日期2018-11-06]
- 3.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逝世,享年89歲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7-12-07]
- 4. 高伯龍院士:至純至強之光 .科學網(wǎng)[引用日期2018-11-06]
- 5. 他的離去,讓追思成河 ——仰望至純至強的高伯龍之光 .湖南日報[引用日期2018-07-07]
- 6.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 高伯龍 .中國工程院[引用日期2018-11-05]
- 7. 中國從零開始研激光陀螺 不受美國下馬誤導 .騰訊[引用日期2014-08-02]
- 8. 記高伯龍院士:慈愛如父的嚴師 .科學網(wǎng)[引用日期2018-11-06]
- 9. 高伯龍 人才培養(yǎng) .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lián)盟[引用日期2018-11-06]
- 10.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二千零八十一人) .中央機構(gòu)編制委員會.2017-10-12[引用日期2018-11-06]
- 11.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 .中央機構(gòu)編制委員會.2017-10-12[引用日期2018-11-06]
- 12.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 .中央機構(gòu)編制委員會.2017-10-12[引用日期2018-11-06]
- 收起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