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o zhōu qiáo]  

趙州橋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建于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chuàng)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1-2] 
2015年榮獲石家莊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中國第一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3] 
中文名稱
趙州橋
外文名稱
Zhaozhou Bridge
地理位置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5887平方米
開放時間
8:00-17: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景區(qū)
門票價格
40元(學生半價)
著名景點
趙州橋
八仙大道
李春像
民俗購物街
又    名
安濟橋,大石橋
設計人
李春
姐妹橋
弘濟橋,永通橋
地    位
天下第一橋
榮獲名稱
石家莊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建議游玩時長
不限
適宜游玩季節(jié)
春、夏季
建設朝代
隋朝
長    度
50.82米
寬    度
9.6米
所獲榮譽
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

趙州橋建設歷程

編輯
趙州橋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599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歷史,是當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 [4] 
日前,記者從河北趙縣文物保管所獲悉,為期3年的“趙州橋館藏欄板及構件搶救保護修復工程”即將于7月底竣工。預計2014年9月,這些隋、北宋、明、清等朝代的古橋欄板及構件將與游客見面。 [5] 
趙州橋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zhàn)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3月8日邢臺發(fā)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以來共修繕99次。 [6] 
2017年6月10(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石家莊市文物局主辦,趙縣文廣新局承辦的“探秘趙州橋”遺產日宣傳活動在趙縣舉行。150余位市民及學生組成的觀摩團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北趙州橋近距離觀摩文保人員對一千年前的趙州橋欄板修復,零距離接觸和感受文物資源的寶貴。 [1] 

趙州橋橋梁位置

編輯
趙州橋位于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境內的洨河上,距離今趙辛線公路洨河橋上游100米處,大致呈南北方向縱跨洨河水面。

趙州橋橋梁設計

編輯

趙州橋橋梁結構

趙州橋景觀該橋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是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趙州橋是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chuàng)造了世界之最。河北民間將趙州橋與滄州鐵獅子、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并稱為"華北四寶"。
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橋高7.23米,兩端寬9.6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

  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
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是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不但節(jié)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龍在一起,做成了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
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引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一指,據世界橋梁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期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 根基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6米的橋臺,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墻,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fā)掘,但河床下約70-81厘米,即發(fā)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臺,下面并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墻,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實無法到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橋上有車輪印,膝蓋印。
中國橋梁學家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中也提到。
趙州橋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zhàn)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3月8日邢臺發(fā)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以來共修繕99次。
(備注:修繕過程中,在歷史歲月中破損的建橋原料經過整理收集,大多數存放在趙州橋景區(qū)內的博物館陳列。)
  • 拱形
趙州橋的拱用于跨度比較小的橋梁比較合適,而大跨度的橋梁選用半圓形拱,就會使拱頂很高,造成橋高坡陡、車馬行人過橋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圓形拱石砌石用的腳手架就會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險性。為此,李春和工匠們一起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了圓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趙州橋的主孔凈跨度為37.02米,而拱高只有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為1:5左右,這樣就實現了低橋面和大跨度的雙重目的,橋面過渡平穩(wěn),車輛行人非常方便,而且還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優(yōu)點。當然圓弧形拱對兩端橋基的推力相應增大,需要對橋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 敞肩
這是李春對拱肩進行的重大改進,把以往橋梁建筑中采用的實肩拱改為敞肩拱,即在大拱兩端各設兩個小拱,靠近大拱腳的小拱凈跨為3.8米,另一拱的凈跨為2.8米。這種大拱加小拱的敞肩拱具有優(yōu)異的技術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減輕拱可洪水季節(jié)由于水量增加而產生的洪水對橋的沖擊力。古代佼河每逢汛期,水勢較大,對橋的泄洪能力是個考驗,四個小拱就可以分擔部分洪流。據計算四個小拱增加過水面積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對大橋的影響,提高大橋的安全性。
其次,敞肩拱比實肩拱可節(jié)省大量土石材料,減輕橋身的自重。據計算四個小拱可以節(jié)省石料26立方米,減輕自身重量700噸,從而減少橋身對橋臺和橋基的垂直壓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橋梁的穩(wěn)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優(yōu)美,四個小拱均衡對稱,大拱與小拱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顯得更加輕巧秀麗,體現建筑和藝術的完整統(tǒng)一。第四,符合結構力學理論,敞肩拱式結構在承載時使橋梁處于有利的狀況,可減少主拱圈的變形,提高了橋梁的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
  • 單孔

趙州橋設計參數

趙州橋為一座上承式拱橋,全長50.82米,橋寬9.6米,橋高7.23米,主孔跨徑37.02米;主拱券等厚1.03米,上部有護拱石;主拱券兩側各有兩個凈跨分別為3.8米和2.85米的小拱,可增加過水面積16%;橋梁重2800噸。
  • 建筑特點與設計理念
趙州橋
趙州橋(5張)
趙州橋為一座單跨石拱橋,其設計兼具美學與科學;全橋結構勻稱,與四周景色和諧相融,橋上的石欄石板雕刻得古樸美觀。全橋設有1個大拱和4個小拱;大拱弧形橋洞如一張弓,由28道拱圈拼成,各道窄券的石塊間加有鐵釘、相互連成整體,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方重量,避免一道拱圈受損影響其它拱圈;大拱兩側各有兩個小拱,可節(jié)約石料、減輕橋重、宣泄洪水以及增強美觀;橋面欄檻望柱,雕刻有細致的龍獸;路面平緩,按“中間行車馬、兩旁走行人”的理念設計。
趙州橋采用敞肩拱設計,增強泄洪能力;可節(jié)省石料26立方米,減輕自身重量700噸,從而減少橋身對橋臺和橋基的垂直壓力和水平推力和主拱圈的變形,提高橋梁的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
根基
趙州橋根基為由5層石條砌成高1.56米的橋臺,每層較上一層稍出臺,直接建在天然砂石上。

趙州橋建筑原理

編輯
  • 趙州橋橋址選擇比較合理,使橋基穩(wěn)固牢靠
趙州橋的結構李春根據自己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嚴格周密勘查、比較,選擇了洨河兩岸較為平直的地方建橋。這里的地層是由河水沖積而成,地層表面是久經水流沖刷的粗砂層,以下是細石、粗石、細砂和粘土層。根據現代測算,這里的地層每平方厘米能夠承受4.5到6.6公斤的壓力,而趙州橋對地面的壓力為每平方厘米5-6公斤,能夠滿足大橋的要求。選定橋址后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橋臺。建橋歷經1400年,橋基僅下沉了5厘米,說明這里的地層非常適合于建橋。
  • 趙州橋的砌置方法新穎、施工修理方便
李春就地取材,選用附近州縣生產的質地堅硬的青灰色砂石作為建橋石料。在石拱砌置方法上,均采用了縱向(順橋方向)砌置方法,就是整個大橋是由28道各自獨立的拱券沿寬度方向并列組合而成;拱厚皆為1.03米,每券各自獨立、單獨操作,相當靈活。每券砌完全合攏后就成一道獨立拼券砌完一道供券,移動承擔重量的"鷹架",再砌另一道相鄰拱。這種砌法有很多優(yōu)點,它既可以節(jié)省制作"鷹架"所用的木材,便于移動,同時又利于橋的維修,一道拱券的石塊損壞了,只要嵌入新石,進行局部修整就行了,而不必對整個橋進行調整。
在保持大橋穩(wěn)定性方面采取了許多嚴密措施
為了加強各道拱券間的橫向聯系,使28道拱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連接緊密牢固,李春采取了一系列技術措施。
1.每一拱券采用了下寬上窄、略有"收分"的方法,使每個拱券向里傾斜,相互擠靠,增強其橫向聯系,以防止拱石向外傾倒;在橋的寬度上也采用了少量"收分"的辦法,就是從橋的兩端到橋頂逐漸收縮寬度,從最寬9.6米收縮到9米,以加強大橋的穩(wěn)定性。
2.在主券上均勻沿橋寬方向設置了5個鐵拉桿,穿過28道拱券,每個拉桿的兩端有半圓形桿頭露在石外,以夾住28道拱券,增強其橫向聯系。在4個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鐵拉桿起同樣作用。
3.在靠外側的幾道拱石上和兩端小拱上蓋有護拱石一層,以保護拱石;在護拱石的兩側設有勾石6塊,勾住主拱石使其連接牢固。
4.為了使相鄰拱石緊緊貼合在一起,在兩側外券相鄰拱石之間都穿有起連接作用的"腰鐵",各道券之間的相鄰石塊也都在拱背穿有"腰鐵",把拱石連鎖起來。而且每塊拱石的側面都鑿有細密斜紋,以增大摩擦力,加強各券橫向聯系。這些措施的采取使整個大橋連成一個緊密整體,增強了整個大橋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平拱即扁弧形拱的形式,既增加了橋的穩(wěn)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了人畜在橋上通行,還節(jié)省了石料;李春在大石拱的兩肩又設計了兩個敞肩小拱,增強了橋的泄洪能力,減輕了橋的自重。

趙州橋建筑價值

編輯

趙州橋"券"小于半圓

中國習慣上把弧形的橋洞、門洞之類的建筑叫做""。一般石橋的券,大都是半圓形,但趙州橋跨度很大,從這一頭到那一頭有37.04米。如果把券修成半圓形,那橋洞就要高18.52米。這樣車馬行人過橋,就好比越過一座小山,非常費勁。趙州橋的券是小于半圓的一段弧,這既減低了橋的高度,減少了修橋的石料與人工,又使橋體非常美觀,很像天上的長虹。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兩個小拱。一、可節(jié)省材料。二、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三、使橋身更加美觀。

趙州橋"撞"空而不實

券的兩肩叫"撞"。一般石橋的撞都用石料砌實,但趙州橋的撞沒有砌實,而是在券的兩肩各砌一兩個弧形的小券。這樣橋體增加了四個小券,大約節(jié)省了一百八十立方米石料,使橋的重量減輕了大約500噸。而且,當洨河漲水時,一部分水可以從小券往下流,既可以使水流暢通,又減少了洪水對橋的沖擊,保證了橋的安全。

趙州橋洞砌并列式

它用二十八道小券并列成9.6米寬的大券??墒怯貌⒘惺狡?,各道窄券的石塊間沒有相互聯系,不如縱列式堅固。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建造趙州橋時,在各道窄券的石塊之間加了鐵釘,使它們連成了整體。用并列式修造的窄券,即使壞了一個,也不會牽動全局,修補起來容易,而且在修橋時也不影響橋上交通。

趙州橋建設成果

編輯

趙州橋重點工程

趙州橋選址洨河兩岸較平坦處,選用質地堅硬的青灰色砂石作為建橋石料,采用單孔長跨形式,河心不立橋墩。趙州橋所在地層表面為水流沖擊形成的粗砂層,以下是細石、粗石、細砂和粘土層,每平方厘米面積的區(qū)域能承受4.5至6.6公斤壓力,滿足趙州橋的建設要求。在石拱砌置方法上,全橋均采用順橋方向砌置方法,由多道相對獨立的拱券沿寬度方向并列組合而成;拱厚尺寸統(tǒng)一,每券各自獨立、單獨操作;每券砌完全合攏后就成一道獨立拼券砌完一道供券,移動承擔重量的“鷹架”,再砌另一道相鄰拱。這種砌法既可節(jié)省制作“鷹架”所用的木材、便于移動,又利于橋的維修;當一道拱券石塊損壞后,只要嵌入新石進行局部修整即可。
趙州橋景觀
趙州橋景觀(64張)
為加強各道拱券間的橫向聯系,使28道拱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連接緊密牢固,李春采取了一系列技術措施。
1.每一拱券采用”下寬上窄、略有收分“方法,使每個拱券向里傾斜、相互擠靠,增強其橫向聯系,防止拱石向外傾倒;在橋的寬度上也采用”少量收分“方法,從橋兩端到橋頂逐漸收縮橋寬度,加強橋的穩(wěn)定性。
2.在主券上均勻沿橋寬方向設置5個鐵拉桿,穿過28道拱券,每個拉桿的兩端有半圓形桿頭露在石外,以夾住28道拱券,增強其橫向聯系;4個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鐵拉桿起同樣作用。
3.在靠外側的幾道拱石上和兩端小拱上蓋有護拱石一層,以保護拱石;在護拱石的兩側設有勾石6塊,勾住主拱石使其連接牢固。
4.為使相鄰拱石緊密貼合,在主孔兩側外券相鄰拱石之間設有起連接作用的“腰鐵”,各道券之間的相鄰石塊也都在拱背設有“腰鐵”,把拱石連鎖起來;每塊拱石的側面鑿有細密斜紋以增大摩擦力,加強各券橫向聯系。

趙州橋榮譽表彰

趙州橋為中國”華北四寶“之一,為世界最早建成的敞肩型石拱橋。
1961年3月4日,趙州橋納入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1991年,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古跡”銅牌紀念碑。
1999年:被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

趙州橋文化特色

編輯
● 文物
鐵拉桿
鐵拉桿(2張)
趙州橋石欄板望柱上精雕龍獸和花卉圖案,浮雕上有各具神態(tài)的蛟龍形象。龍雕珍品造型生動、跌宕多姿,風格古樸豪放、意境深厚、刻工精細、刀法蒼勁,顯示了隋代深厚嚴整、矯健俊逸的石雕藝術風格,代表隋唐石雕藝術的精華,在石雕藝術美學方面有重要地位。
● 旅游
趙州橋風景區(qū)為中國國家AAAA級景區(qū),以趙州橋為其主題景點。
● 典故
相傳,魯班周游天下途經趙州遇到洨河阻擋去路,于是在上天的感動和幫助下一夜之間造成趙州橋;蓬萊仙島仙人張果老柴王爺聞訊而來一探究竟,兩人施用法術企圖讓橋梁倒塌,但魯班還是徒手力頂趙州橋。
● 詩詞
《水龍吟·蕭公弼生朝》
李庭(元)
鐵拉桿喜逢天上天人,一尊共醉梅花底。朝元已了,讀書未遍,復來人世。憩鶴臺邊,景龍門外,十年游戲。自歸來,卻過趙州橋上,閱橋下,東流水。盡道翱翔物外,解牛刀、刃游余地。誰知別有,香山遠韻、謫仙豪氣。應笑蹉跎,半生書劍,今猶如此。待西風,拂口貂裘塵土,進黃公履。
望之如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朝野僉載》
趙州橋聯
上聯:水從碧玉環(huán)中去;下聯:人在蒼龍背上行。
--佚名

趙州橋橋梁評價

編輯
梁思成:“河北趙縣安濟橋……可稱為中國工程界一絕?!?/div>
李約瑟:“在西方圓弧拱橋都被看作是偉大的杰作,而中國的杰出工匠魯班,約在610年修筑了可與之輝映,甚至技藝更加超群的拱橋?!?/div>
福格·邁耶(H. Fugl-Meyer):“羅馬拱橋屬于巨大的磚石結構建筑……獨特的中國拱橋是一種薄石殼體……中國拱橋建筑,最省材料,是理想的工程作品,滿足了技術和工程雙方面的要求?!?/div>
張鷟:“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引澗”。
張嘉貞:“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7] 

趙州橋歷史意義

編輯
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一指,據世界橋梁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期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7]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建筑
猜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