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英國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國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紀初利物浦伯爵以來連任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她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撒切爾主義”,在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jīng)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在擔任首相前后高姿態(tài)地反對共產(chǎn)主義,而被前蘇聯(lián)媒體戲稱為“鐵娘子”,這個綽號甚至已成為了她的主要標志。
1970年,進入愛德華·希思內(nèi)閣擔任教育及科學大臣。1975年出任保守黨黨魁,1979年率領(lǐng)保守黨重奪政權(quán),展開保守黨長達18年執(zhí)政。其領(lǐng)導保守黨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次大選中接連勝出,僅次于哈羅德·威爾遜。1990年未能擊敗黨內(nèi)對手邁克爾·赫爾塞廷,宣布辭職,其后她所屬意的候選人財政大臣約翰·梅杰參選并最終獲勝,11月28日正式離任,結(jié)束長達11年半的執(zhí)政。1990年下臺后,繼任的保守黨約翰·梅杰政府以及工黨托尼·布萊爾政府,依然沿行了她所推行的經(jīng)濟變革,該政策方向持續(xù)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fā)。
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因中風病逝,終年87歲,骨灰被安葬在切爾西皇家醫(yī)院墓地、亡夫丹尼斯的墳?zāi)古赃叀?/div>
撒切爾夫人曾四次訪問中國,并于1984年在北京代表聯(lián)合王國和時任國務(wù)院總理的趙紫陽簽署了《中英關(guān)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為香港回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chǔ)。
- 中文名
-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
- 外文名
-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 別 名
- 鐵娘子
- 國 籍
- 英國
- 出生地
- 英格蘭肯特郡格蘭瑟姆
- 出生日期
- 1925年10月13日
- 逝世日期
- 2013年4月8日
- 畢業(yè)院校
- 牛津大學理學士、文科碩士
- 丈 夫
- 丹尼斯·撒切爾男爵
- 自傳作品
- 《通往權(quán)力之路》《唐寧街歲月》
- 血 型
- O型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人物生平
編輯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早年時期
撒切爾夫人出生于英格蘭東部林肯郡的格蘭瑟姆,其全名為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Margaret Hilda Roberts)。她的父親阿爾弗瑞德·羅伯茨(Alfred Roberts)在當?shù)劓?zhèn)上經(jīng)營雜貨店,熱心于地方政治。撒切爾夫人的母親叫派翠絲·羅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為史蒂芬遜(Stephenson);此外,她也有一位妹妹名莫里埃爾(Muriel)。撒切爾夫人一家都是虔誠的衛(wèi)理宗教徒。
撒切爾夫人小時候受父親的影響,對保守派的觀點和立場有一定的認識并對政治有了濃厚的興趣。為了能夠去牛津大學繼續(xù)學習,她用一年的時間學習了通常學四年的拉丁文。她的父親將她一手培養(yǎng)為一個嚴謹?shù)?a target=_blank href="/item/%E5%8D%AB%E7%90%86%E5%85%AC%E4%BC%9A">衛(wèi)理公會教徒。她在凱斯特文—格蘭瑟姆女子中學獲得獎學金。校方對她的評價是學習極為努力上進,但成績并不出彩,課外活動她喜歡打曲棍球和游泳。
她于1943年加入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女子學院攻讀自然科學,主攻化學。先后獲得牛津大學理學士(1949年)、文學碩士學位 (1950年)。
[1]
1943年進牛津大學,學習化學專業(yè),她對于化學的熱情遠沒有她對政治的熱情。她到這里不久就參加了這里的保守黨協(xié)會,并成為主席,18歲的她曾說過“政治已溶進了我的血液”。1946年,她擔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xié)會主席,是該職位歷史上的第三位女性。1947年至1951年任兩家化學公司的化學研究員,利用業(yè)余時間攻讀法律。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家塑料制造公司工作,但并沒有放棄追求,她經(jīng)常在周末乘車到倫敦或別的地方去參加保守黨的會議、辯論、群眾大會等活動,并把工作掙來的錢作為參加政治活動的經(jīng)費,對此毫不吝嗇。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參政早期
在1950年和1951年的選舉中,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出選一向為工黨所占有的達特福德(Dartford)選區(qū),在當時成為最年輕的保守黨女性候選人。她在肯特郡保守黨活動中的活躍參與,使她結(jié)識了丹尼士·撒切爾·戴卓爾(Denis Thatcher),兩人后來于1951年結(jié)婚。丹尼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因而有能力資助她投考律師公會,而她亦于1953年成功取得訟務(wù)律師的資格。同年,夫婦倆又誕下了一對孿生兄妹,分別取名為卡洛兒(Carol)和馬克(Mark)。
[1-2]
她在1951年結(jié)婚后攻讀法律,因競選議員時通曉法律很重要。1953年她取得了律師資格。在作為在野黨影子內(nèi)閣人士時,為反駁對手,不斷地積累大量數(shù)據(jù)與信息,以無法反駁的語言擊敗對手。在作為保守黨領(lǐng)袖競選期間,她馬不停蹄地到全國各地進行演講,早上7點起床,忙到次日凌晨2、3點才就寢。
[1-2]
撒切爾夫人在1959年成為保守黨議會成員,1961年任年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wù)次官,1964年任下院保守黨前座發(fā)言人。在第一個議會后,她在麥克米倫的政府擔任養(yǎng)老金的初級部長。
1970年,保守黨大選勝出后,撒切爾夫人如愿入閣。
1974年2月,英國保守黨大選落敗,撒切爾夫人出任影子內(nèi)閣環(huán)境事務(wù)大臣。
1975年2月,撒切爾夫人在第二輪投票中壓倒了希思所寄望的接班人——威廉·懷特勞(William Whitelaw),正式成為了保守黨黨魁,她隨后任命威廉·懷特勞為副黨魁。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出任首相
1979年5月3日保守黨大選獲勝,撒切爾夫人出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1987年大選,撒切爾夫人在辦公室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個任期。但爭議性的政策,包括人頭稅和她反對任何與歐洲更密切地結(jié)合起來,保守黨內(nèi)部分裂,從而導致一個領(lǐng)導力的挑戰(zhàn)。
[3]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卸任時期
1990年辭任首相后不久,即被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贈地位崇高的功績勛章。她的丈夫撒切爾,則在1991年獲冊封為從男爵,以確保兒子馬克·撒切爾有頭銜可以繼承。而這也是自1965年以來,唯一冊立的從男爵爵位。
1991年的保守黨大會,撒切爾夫人史無前例地獲得全場站立鼓掌致意,但她仍禮貌地婉拒上臺發(fā)言。1992年英國大選,撒切爾夫人退出了下議院選舉,離開了從事33年的下議院。
1992年,撒切爾夫人被冊封為終身貴族。
1992年7月,撒切爾夫人獲大型煙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Philip Morris Companies,即高特利集團 Altria Group的前身)聘用,出任地緣政治學的顧問一職,年薪除了高達25萬美元外,該公司更每年向她的基金注入25萬美元。至于撒切爾夫人則協(xié)助該公司的煙草打入中歐、前蘇聯(lián)、中國和越南的市場,并對抗歐洲共同體限制香煙廣告的法律。
1993年至2000年,撒切爾夫人出任美國維吉尼亞
州威廉斯堡威廉與瑪麗學院的名譽校長。該校在1693年取得皇家特許狀而成立,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大學。
撒切爾夫人與美國總統(tǒng)里根(4張)
1995年,撒切爾夫人獲頒贈嘉德勛章,此榮譽一向贈予前任首相,也是英國騎士勛章中最高的一種殊榮。
1997年保守黨下臺后,撒切爾夫人公開支持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出任黨魁,而威廉·黑格勝出成為黨魁后,梅杰在一次演講中狡詐地對撒切爾夫人在他任內(nèi)的舉動作出批評:“……威廉·黑格作為前任所欽點的接班人,我將全力支持他成為黨魁?!?/div>
1998年,撒切爾夫人在極富爭議的情況下,探訪她的好朋友,智利前獨裁者皮諾切特。當時他正在薩里被軟禁,又面臨被起訴刑訊逼供罪、策劃刑訊逼供和策劃謀殺。但撒切爾夫人仍表示兩人是朋友。同年,她又向劍橋大學捐贈200萬英鎊,為一個以她為主席的企業(yè)家研究學科成立基金。此外,她又把自己保留的檔案贈予該大學的丘吉爾學院。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晚年逝世
2001年12月撒切爾與丈夫丹尼斯爵士赴馬得拉群島度假,但在慶祝50年金婚紀念日時曾出現(xiàn)輕度中風。
2002年3月,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撒切爾夫人因為健康原因退出了社交圈。中風后,撒切爾夫人的記憶力大大受損。2002年,她幾乎從不讀書看報,這對于她已經(jīng)“毫無意義”,因為她幾乎是看了下句忘了上句,有時候甚至是一句話沒有讀完就忘了開頭。
2003年,撒切爾夫人訪問紐約市市長彭博,并把彭博的辦公室與丘吉爾的戰(zhàn)時辦公室作比較。后來,雖然她在2004年6月出席了美國前總統(tǒng)羅納德·里根的國葬儀式,但為免過度勞累,她事先錄制了悼文,在喪禮上播放。
撒切爾夫人仍然參與不少支持她的團體活動,例如,她是英國保守黨前進派(Conservative Way Forward)的主席,2004年,該派在她當選首相的25周年紀念日,為她在索威酒店(Savoy Hotel)舉行了晚宴。此外,她是布魯日團體(Bruges Group)的榮譽主席。撒切爾夫人亦是歐洲基金會的贊助者,該會由保守黨議員比爾·凱許(Bill Cash)創(chuàng)立,是一個主張歐洲懷疑論的組織。
[5]
2003年6月26日,撒切爾夫人的丈夫丹尼斯男爵去世,撒切爾夫人十分悲傷。
此后,疾病纏身的撒切爾幾乎停止了在公開場合露面。從2003年開始,不少有機會接觸她的人紛紛宣稱:如今撒切爾已經(jīng)全無昔日叱咤風云“鐵娘子”的風采。與撒切爾夫人有30年交情的老朋友琳達·麥克道佳爾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寫到,她被撒切爾夫人的變化“震驚”了:“這么多年來,我一直羨慕她的那股自信,但是現(xiàn)在,我從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懼和不安。她自己也感覺到了這些變化,她感到恐懼,因為她想要阻止這些變化卻又無能為力?!?/div>
2005年10月13日,撒切爾夫人80大壽時,她在倫敦海德公園附近的文華東方酒店大擺宴席為自己力挽頹勢,靠鐵風為自己挽回了面子。但這樣的輝煌畢竟是曇花一現(xiàn)。宴席上,很多政要和各界名人在內(nèi)的650多人前來捧場,英國女王、王子,時任首相布萊爾及其夫人都位列其中。當然,最讓她高興的是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到來,因為伊麗莎白二世繼位后只參加過1996年前首相愛德華·希思舉行的80歲壽宴。
[1]
2005年12月7日,撒切爾夫人因感到暈眩而被送到倫敦的切爾西及西敏醫(yī)院(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一晚后出院。但不久之后,她在一所理發(fā)店內(nèi)再次感到暈眩而被保鏢送到醫(yī)院。
2006年9月,撒切爾夫人到華盛頓出席“9·11”恐怖襲擊五周年的悼念活動。她以美國副總統(tǒng)迪克·切尼賓客的身份出席儀式,期間并與國務(wù)卿康多莉扎·賴斯會面。這是自她在2006年4月,出席前美國國防部長卡斯珀·威拉德·溫伯格的喪禮以來,首次前往美國。
2007年2月21日,一尊撒切爾夫人的銅像在下議院大堂舉行了揭幕儀式,銅像高2.24米,由雕塑家安東尼·杜福特所雕成。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這種榮譽。同時,這位“鐵娘子”在儀式中作了簡短的發(fā)言,這是她在2002年中風以來,首次在公眾場合發(fā)言。
[1]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葬禮
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的葬禮17日在倫敦舉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丈夫愛丁堡公爵,以及來自20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0多名政要、代表及各界人士等出席。當天,倫敦一些政府機構(gòu)大樓降半旗為撒切爾夫人默哀,英國標志性建筑“大本鐘”則以“靜音”形式表示哀悼。靈柩上擺放的卡片上寫著:親愛的媽媽,你永遠在我們心中。
[10]
軍事榮譽“禮儀葬禮”
撒切爾生前曾表示自己“不要國葬”,表示國葬時飛機低空編隊飛行太浪費。而在她去世后,英國首相府稱,撒切爾夫人將享有帶有軍事榮譽的“禮儀葬禮”。
當?shù)貢r間17日早10時,覆蓋著英聯(lián)邦旗幟的撒切爾夫人靈柩從英國皇家空軍的中央教堂、圣克萊門特·達內(nèi)斯教堂出發(fā),行經(jīng)英國議會、倫敦市中心,最后到達圣保羅大教堂。一路上,有不少送別撒切爾夫人的民眾。有媒體統(tǒng)計,僅在圣保羅大教堂附近就聚集有4000名民眾。
因為撒切爾夫人生前非常注重自己在馬島戰(zhàn)爭中的成就,所以她的葬禮中處處充滿了軍事元素。一些參加過1982年馬島戰(zhàn)爭的老兵擔任禮兵,把撒切爾夫人的靈柩從炮車上抬至圣保羅大教堂;一些退伍軍人扣響馬島戰(zhàn)爭時使用過的槍,朝天鳴槍致敬。
當撒切爾夫人的靈柩由十名英國軍人護送進入圣保羅大教堂時,教堂的鐘聲不斷敲響,全體參加葬禮的人起立等待靈柩安放在前臺。在靈柩上擺放著白色玫瑰做成的花圈,上面有一張撒切爾夫人的孩子寫的簡短卡片:親愛的媽媽,你將永遠在我們心中。
撒切爾夫人的孫女阿曼達·撒切爾朗讀了第一段《圣經(jīng)》經(jīng)文:我們并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zhàn)、乃是與那些執(zhí)政的、掌權(quán)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zhàn)。
英國時任首相卡梅倫朗誦了第二段《圣經(jīng)》經(jīng)文。撒切爾夫人的遺愿之一就是,首相無論黨派在她的葬禮上朗誦經(jīng)文。
很多民眾在靈柩經(jīng)過的街道兩旁用掌聲為這位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送行。也有些人在路邊大聲抗議。
英國女王破例參加
2000名賓客受邀參加葬禮,包括英國女王夫婦以及時任首相戴維·卡梅倫、所有健在的英國前首相——梅杰、布萊爾、布朗。英國女王一般不參加前首相葬禮,只有一次例外,那是丘吉爾逝世后,女王參加了他的葬禮。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也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葬禮。
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母親和戴安娜王妃一樣,撒切爾夫人的葬禮享受軍事榮譽規(guī)格。海陸空三軍超過700名的英軍官兵沿路排列在道路兩側(cè),同時其他參與運送棺木的人大多都與當年撒切爾在任時候的??颂m群島戰(zhàn)役有關(guān)。皇家海軍陸戰(zhàn)隊軍樂團負責禮樂,倫敦臺鳴炮致敬,大本鐘當天停止鳴響以示敬意。
安保投入500萬英鎊
撒切爾去世之后,英國各地反對她的人舉行了不少的游行慶祝活動。撒切爾夫人的葬禮預(yù)計斥資一千萬英鎊,英國當局需要承擔部分資金,很多工黨議員對此表示不滿,當?shù)貙W生舉行示威進行公開的抗議。一名叫做多米尼克·弗蘭西斯的學生日前發(fā)起“瑪吉的告別派對”的行動,目前已經(jīng)得到了3000多人的響應(yīng)。撒切爾夫人名叫瑪格麗特,瑪吉是她的昵稱。學生們計劃在17日撒切爾葬禮當天在圣保羅大教堂外的街道站成一排進行示威。組織者多米尼克·弗蘭西斯稱他已經(jīng)做好了被捕的準備。另一些抗議者也宣布要在沿途進行抗議。
[10]
波士頓爆炸案發(fā)生后,英國加強了一些安保措施。為了保證17日葬禮的順利進行,安保投入已經(jīng)達到了5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730萬元)。撒切爾棺木運送沿途的一些商鋪也被告知要移除門前被當做武器的東西,比如垃圾筒、梯子等等。大型活動場所也被告知需要減少路口數(shù)量以方便安保人員的部署。
同時,在當局致商家的一些信當中,警方還要求他們要檢查應(yīng)急設(shè)施,保證無線電通訊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一旦發(fā)現(xiàn)有可疑的人,尤其是問奇怪問題或者穿著超厚衣服的人,警方希望商家立刻和他們?nèi)〉寐?lián)系。在棺木行進的沿途有數(shù)千名警察站崗。由于金融機構(gòu)很容易成為示威游行的目標,當局封鎖一部分的路段。
[10]
美國無現(xiàn)任政府官員出席
英國政府證實,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副總統(tǒng)拜登都拒絕了出席葬禮的邀請,只派出了一個沒有任何現(xiàn)政府官員在內(nèi)的代表團前往倫敦。這個非常低調(diào)的代表團由喬治·舒爾茨和詹姆斯·貝克率領(lǐng),這兩人曾在撒切爾夫人任首相期間擔任過美國國務(wù)卿。全部4名在世的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布什父子和比爾·克林頓,也都沒有出席葬禮。此外,美國前國務(wù)卿亨利·基辛格和前副總統(tǒng)迪克·切尼親赴葬禮現(xiàn)場。
當被問到是否因為奧巴馬的缺席而感覺受到冷落時,英國政府發(fā)言人稱“完全沒有”。這位發(fā)言人說:“美國代表團中包括了兩名前國務(wù)卿,他們都曾與撒切爾夫人有著密切交往。美國派出的高級別代表充分體現(xiàn)了撒切爾夫人在全球的地位。”不過,撒切爾夫人的眾多朋友和支持者都對此表示“失望和驚訝”。
[10]
英國政府就撒切爾夫人葬禮發(fā)出超過2000份邀請函,邀請了大約20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政要、代表以及一些國際機構(gòu)的人士。英國政府表示,有多國首腦出席撒切爾夫人葬禮,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加拿大總理哈珀、意大利總理蒙蒂和波蘭總理圖斯克等。但是缺席葬禮的人物顯然更加受人關(guān)注。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西班牙總理拉霍依都拒絕了英國的邀請,分別派出了本國外交部部長出席。前蘇聯(lián)領(lǐng)導人戈爾巴喬夫則因為“健康原因”缺席葬禮,他表示撒切爾夫人“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前西德總理也拒絕了出席葬禮的邀請,因為“這樣的旅途對他來說太吃力了”?,F(xiàn)年83歲的科爾需要靠輪椅行動。
[10]
費用誰埋單?
撒切爾夫人的葬禮預(yù)計斥資一千萬英鎊,英國當局需要承擔部分資金,很多工黨議員對此表示不滿,當?shù)貙W生舉行示威進行公開的抗議。
不少反對黨人士批評指出,撒切爾夫人作為一名生前爭議很大的領(lǐng)導人,使用所有納稅人的錢來為其舉行葬禮可能不妥。英國前任工黨政府副首相普雷斯考特勛爵在《星期日鏡報》發(fā)表專欄文章,譴責英國政府決定動用公款為撒切爾夫人舉行葬禮的做法,聲稱“國家已經(jīng)為那個女人付出太多”。
[10]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對上述說法進行反駁,并指出英國國庫負擔部分葬禮費用完全合理。他指出,撒切爾夫人在就任英國首相期間,單是1984年從歐洲為英國贏得特別退稅一項就為國家累計賺取750億英鎊,因此大家有必要在喪葬費用問題上予以全面考量。
[10]
規(guī)格是否過高?
隨著葬禮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英國各政黨開始不安。據(jù)英國傳統(tǒng),“大本鐘”暫停報時是向已故首相最恰當?shù)闹戮?。?965年溫斯頓·丘吉爾的葬禮上,大鐘也暫停報時,來傳達對首相的默哀。
[10]
議會發(fā)言人稱,該如何舉辦葬禮,下議院和議會曾收到過很多建議,總結(jié)起來他認為,“大本鐘”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鐘在葬禮期間停止報時會是一個表達敬意的好方法?!拔蚁嘈磐ㄟ^‘大本鐘’的沉默,我們可以表達出深切的悼念和無比的尊敬之情,我確信眾議院會同意的。這對于撒切爾夫人的家人來說,也會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舉動?!?sup class="sup--normal" data-sup="10" data-ctrmap=":10,">
[10]
工黨議員約翰·曼恩對此持強烈反對意見:“我想撒切爾夫人不會高興的。德國空軍都無法使‘大本鐘’沉默,所以我無法想象她會贊成這個主意。但就個人而言,我并不擔心,因為它不用花錢。我擔心的是葬禮的花費。政治家不應(yīng)該享受國葬,甚至國葬一半的標準也不行,現(xiàn)在不行,將來也不行。”
英國首相卡梅倫則表示,為撒切爾舉行隆重的葬禮是非常恰當?shù)???穫愥槍τ信u認為本次葬禮過于隆重時回應(yīng)說,撒切爾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很多人即便不同意她的政見,但對她個人應(yīng)充滿崇敬和尊重。
[10]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為政舉措
編輯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政治
在1975年當選為保守黨領(lǐng)袖后,她批評西方對蘇聯(lián)的緩和政策,是持批評意見的為數(shù)不多的政治家之一。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經(jīng)濟
在撒切爾夫人出任影子內(nèi)閣環(huán)境事務(wù)大臣期間,她提議取消用以支付地方政府服務(wù)開支的人頭稅,從而增加了保守黨的支持度。她同意基思·約瑟夫從男爵(Sir Keith Joseph, Bt)所說,指希思的政府在貨幣政策上失去了控制。而當希思在1974年第二次大選中再次落敗后,基思·約瑟夫從男爵打算挑戰(zhàn)希思作為保守黨黨魁的地位,可是他不久因在演說中失言而放棄角逐。結(jié)果,與基思·約瑟夫理念相同的撒切爾夫人決定參與黨魁競選,并出乎意料地在第一輪投票中領(lǐng)先希思,希思為此退出了選舉。
撒切爾信奉貨幣主義理論,上臺后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項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貨幣,三是削減福利開支,四是打擊工會力量。她為了減少通貨膨脹實行緊縮政策,使得商業(yè)損失和破產(chǎn)均有增加。
[13]
撒切爾夫人執(zhí)政后,國企私有化成為新政重點。1979年,英國政府出售英國石油公司(壟斷國企)19%的股份,拉開撒切爾時代私有化的序幕。超過100萬的公共住宅以折扣價直接賣給私人。在撒切爾第一屆政府時期,私有化多是以解除管制,鼓勵私人參與競爭的形式出臺。例如政府規(guī)定高速公路建設(shè)和地方汽車運輸行業(yè)必須對私營企業(yè)開放,實行自由競爭。
當1984年保守黨連續(xù)執(zhí)政,工黨發(fā)生內(nèi)部分裂時,撒切爾的私有化則是以放開手腳,大規(guī)模出賣國企為內(nèi)容。英國電訊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氣公司、鋼鐵公司、自來水公司等壟斷巨頭的股票被賣給民眾,甚至皇家軍械公司也被賣給了私有化之后的宇航公司。同時,撒切爾政府積極地將“社會公共服務(wù)”推向市場,鼓勵私人企業(yè)參與社會服務(wù)。那些原本由政府財政負擔的公園維護、垃圾清掃、校園伙食、精神病院、福利醫(yī)院都可以由私人提供,甚至少管所和監(jiān)獄都可以在政府協(xié)助下由企業(yè)建造。
1990年,撒切爾夫人在地方推行的新稅制(人頭稅)已使她不得民心,而她錯誤地處理經(jīng)濟問題(例如把利率調(diào)高至15%),更使她失去了來自中產(chǎn)、企業(yè)和商界的核心支持。至于在保守黨黨內(nèi),又因歐洲統(tǒng)合問題而出現(xiàn)日益嚴重的分歧,使她和她的黨派在政治上顯得愈益脆弱。
[1]
[14]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外交
在外交事務(wù)上,撒切爾夫人與美國總統(tǒng)里根的密切的政治和個人關(guān)系,基于對共產(chǎn)主義的共同的不信任,與自由市場經(jīng)濟思想相結(jié)合。撒切爾夫人被戲稱為英國的“鐵娘子”。她熱烈歡迎改革派的蘇聯(lián)領(lǐng)導人戈爾巴喬夫的崛起。
[1]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教育
為了削減教育開支,當保守黨在1970年的大選勝出,撒切爾夫人出任教育及科學大臣的第一個月,她決定取消向全國學校提供免費牛奶的政策。結(jié)果,所有的幼稚園和小學學生都不再獲得免費牛奶。事件引發(fā)了一連串的公眾示威,其中《太陽報》更因而戲稱撒切爾夫人為“瑪姬·撒切爾,牛奶掠奪者”(Maggie Thatcher, milk snatcher)。 她任內(nèi)的另一舉動,便是接納建議,關(guān)閉更多的文法學校,代之以綜合中學。 到她任期結(jié)束,轉(zhuǎn)向上綜合中學的學生數(shù)從32%上升到了62%。
[15]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成就榮譽
編輯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個人頭銜
瑪格麗特·羅伯茨女士 (1925年10月13日─1951年12月13日)
丹尼斯·瑪格麗特·撒切爾 (1951年12月13日─1959年10月8日)
丹尼斯·瑪格麗特·撒切爾,MP (1959年10月8日─1970年 6月22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閣下,MP (1970年6月22日─1983年6月30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閣下,F(xiàn)RS,MP (1983年6月30日─1990年12月7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閣下,OM,F(xiàn)RS,MP (1990年12月7日─1991年2月4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爵士夫人閣下,OM,F(xiàn)RS,MP (1991年2月4日─1992年4月9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爵士夫人閣下,OM,F(xiàn)RS (1992年4月9日─1992年6月26日)
撒切爾女爵閣下,OM,PC,F(xiàn)RS (1992年6月26日─1995年4月22日)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國內(nèi)榮譽
功績勛位 (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OM)
樞密院顧問官 (Member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PC)
皇家學會會員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F(xiàn)RS)
卡爾頓會(Carlton Club)榮譽會員(該會唯一女會員)
[1]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外國榮譽
總統(tǒng)自由勛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人物評價
編輯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本國評價
英國媒體:“布萊爾的新工黨和撒切爾的遺產(chǎn)——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塑造了今日的英國?!薄氨M管撒切爾執(zhí)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響會一直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時間?!卑选叭銮袪柕倪z產(chǎn)”歸為英國發(fā)展中的負面因素源于她保守主義的經(jīng)濟思想,這也是撒切爾最受爭議的政策。撒切爾上臺前,英國在工黨卡拉漢政府領(lǐng)導下,很多地區(qū)不斷出現(xiàn)罷工而癱瘓。
[16]
25年前(本段時間2004年),當“鐵娘子”面對這樣的一個英國時,她開出的藥方是:限制工會力量、推行私有化。之后英國經(jīng)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復,但是用英國《獨立報》撰稿人約翰·雷圖的話說:“在那些年里,英國的貧富差距急劇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確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國社會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犯罪率上升,社區(qū)破裂和分化。” 撒切爾帶來的不僅是英國人社會的分裂,還有英國人思想的分裂。她離開唐寧街10號時的眼淚在英國民眾中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支持者認為她帶領(lǐng)英國走出了經(jīng)濟困境、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地位;反對者認為她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裁者、自大狂、幾乎毀掉了英國的福利制度。演員、社會活動家Ricky Tomlinson至今仍然記得那一刻“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16]
英國電視臺:2003年,英國電視臺Channel 4舉辦了一場“你最痛恨的100個最壞的英國人”的民意調(diào)查。參選條件是“目前還活著而且沒有關(guān)在監(jiān)獄中或者正被起訴的人”。撒切爾夫人榮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前任首相布萊爾和以胸大出名的艷星喬丹。直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記得這個“判決”。
[16]
英國干派:認為撒切爾夫人屬于保守黨的新活力右翼。在她任職期間,該派被稱為“干派”,以與稱為“濕派”的老式和自由主義的托利黨人相對。她主張個人應(yīng)有更多的獨立,少依賴政府,政府對經(jīng)濟不作過分的干預(yù),減少公共開支(能減少個人負稅)和貨幣印制(反映貨幣主義政策)。在70年代后期,失業(yè)人數(shù)增加不快,但在她前兩屆任期內(nèi)幾乎增加3倍,即已由110萬人增加為300萬人,同時人數(shù)眾多的下等階級在擴大。而且,她為了減少通貨膨脹所實行的緊縮政策,使得商業(yè)損失和破產(chǎn)均有增加。雖然保守黨在議會中占大多數(shù),但在1987年選舉中只以稍稍超過40%得勝,這一數(shù)字是1922年以來保守黨在選舉中的最低份額。
海外方面:在津巴布韋(前羅得西亞)由少數(shù)白人領(lǐng)導非法脫離英國殖民統(tǒng)治15年之后,撒切爾夫人于1980年督導其有秩序地建立為獨立的國家。1982年福克蘭群島在被阿根廷占領(lǐng)10周之后,英國成功地將它奪回。選民對撒切爾夫人在福克蘭群島沖突時表現(xiàn)的果斷領(lǐng)導的技藝,使她在1983年6月的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雖然布萊爾在2000年11月22日,也就是撒切爾下臺10周年之際就宣布“撒切爾時代已經(jīng)結(jié)束?!钡瑫r也不得不承認:“我們今天是在一個新的時代……但是我們必須要對付從過去那個時代延續(xù)下來的問題?!睍r至今日,不少英國人仍然感到,他們的生活和這個如今常年深居簡出的老婦人息息相關(guān)——她仍然影響著這個國家。軍事鷹派:對于愛爾蘭的民族主義者來說,瑪格麗特·撒切爾是一個不愿妥協(xié)的人。他們認為因為英國政府回避與愛爾蘭共和軍展開對話,導致北愛爾蘭大騷動的時期遭到拖長,盡管英國與愛爾蘭政府簽訂了《英愛協(xié)議》,但也無濟于事。
[18]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其逝世當天表示,英國失去了一名“偉大的領(lǐng)導者”。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他國評價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其逝世當天表示,美國失去了一名“真正的朋友”,一名自由和獨立的捍衛(wèi)者。
奧巴馬在聲明中說,作為一國首相,撒切爾幫助英國重拾自信心和自豪感?!白鳛槊绹拇笪餮笸?,她知道只要有力量和決心,我們可以贏得冷戰(zhàn)。”
奧巴馬還說:“米歇爾和我向撒切爾的家人和所有英國人轉(zhuǎn)達這一信息,那些她畢生奮斗的事業(yè)——自由人民團結(jié)起來書寫自己的命運——也是我們至今所奮斗的目標。”
[19]
讓人愛恨交加的人(16張)
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對已故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她表示,自己雖然沒有真正見到撒切爾夫人本人,但她是自己最尊敬的政治家。
德國總理默克爾:隨后發(fā)表聲明贊揚撒切爾為“非凡的領(lǐng)導人”,為眾多女性樹立了一個榜樣。默克爾說,撒切爾是“非凡的領(lǐng)導人”,在冷戰(zhàn)時期,她為克服歐洲分裂起了關(guān)鍵性作用。默克爾還稱,她將永遠不會忘記撒切爾所作的貢獻。默克爾稱,人們將銘記撒切爾,不僅因為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更在于她是女性通往權(quán)力殿堂的先鋒,為眾多人樹立了一個榜樣。稱贊撒切爾是女性通往權(quán)力殿堂先鋒
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就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去世一事表示,撒切爾是一名偉大的人物,她在英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跡。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贊撒切爾夫人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他將與英國民眾分享悲哀。
[19]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個人作品
編輯《唐寧街歲月》(撒切爾夫人第一部自傳)
《撒切爾夫人:通往權(quán)力之路》(撒切爾夫人第二部自傳)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家族成員
編輯兒子:馬克·撒切爾爵士一直被不同的爭議糾纏住。在1982年他曾在撒哈拉沙漠一度失蹤;至于在2005年1月,他則因為資助購買飛機,以策劃在赤道幾內(nèi)亞發(fā)動政變而被捕,在南非被判緩刑4年,及罰款3百萬蘭特。
女兒:卡蘿兒·撒切爾閣下是一位記者和時事評論員。女兒卡蘿爾·撒切爾2005年在澳大利亞參加了一個野外生存挑戰(zhàn)節(jié)目后,獲得“叢林女王”稱號,成了另一個“鐵娘子”。她在英國真人秀,第五輯《我是名人,快帶我離開!》(I'm a Celebrity,Get Me Out of Here!)中勝出。
[21]
父親:阿爾弗瑞德·羅伯茨(Alfred Roberts)在當?shù)劓?zhèn)上經(jīng)營雜貨店,而且熱心于地方政治。
母親:派翠絲·羅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為史蒂芬遜(Stephenson)。
妹妹:名莫里埃爾(Muriel)。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軼事典故
編輯與中國的交往
1984年12月19日,鄧小平會見前來參加中英關(guān)于解決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
》簽字儀式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英國政府在聲明中承諾,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權(quán)歸還給中國。
撒切爾夫人和中國(13張)
在撒切爾夫人的一生中,簽署《中英關(guān)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撒切爾夫人曾經(jīng)四次訪問中國,兩次均與香港問題有關(guān)。她與中國領(lǐng)導人鄧小平就香港問題的多次交鋒,讓中國人民津津樂道。
挾馬島余威赴華談判。
1982年4月,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訪華,與鄧小平達成了談判的意愿。
1982年7月18日,馬島之戰(zhàn)一結(jié)束,撒切爾夫人立即在首相府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香港前途問題。會前,她早已獲悉中國領(lǐng)導人與希思等人的談話內(nèi)容。但是,她要挾馬島勝利的余威,拒絕接受中國的建議。
為了解決香港問題,撒切爾夫人決定1982年9月下旬訪問中國。這是她第二次訪問中國。1977年,撒切爾夫人曾作為反對黨領(lǐng)袖訪問中國。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國皇家空軍專機在首都機場徐徐降落。撒切爾夫人儀態(tài)萬方地走下了飛機舷梯,與前來機場迎接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夫婦、西歐司司長王本祚、港督尤德爵士、船王包玉剛等人握手問候。
會談一開始,“鐵娘子”就先發(fā)制人,打出了她早已準備好的第一張牌——“主權(quán)牌”。她胸有成竹地說:“有關(guān)香港的3個條約,白紙黑字寫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這一事實。既然這些條約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須得到遵守。如果中國收回香港,就會對香港帶來災(zāi)難性影響,破壞香港的繁榮?!?/div>
鄧小平斬釘截鐵地說:“香港是中國的領(lǐng)土,我們一定要收回來的!”
鄧小平向撒切爾夫人表示:“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是明確的,這里主要有三個問題。一個是主權(quán)問題;再一個問題,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國采取什么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xù)保持香港繁榮;第三個問題,是中國和英國兩國政府要妥善商談如何使香港從現(xiàn)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現(xiàn)大的波動?!?/div>
鄧小平進一步表明:“關(guān)于主權(quán)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講,主權(quán)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F(xiàn)在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應(yīng)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現(xiàn)在,當然不是今天,但也不遲于一兩年的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這個決策。我們可以再等一兩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長時間了?!?/div>
政治人物
,
官員
,
軍事人物
,
人物
“保持香港的繁榮,我們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但這不是說,香港繼續(xù)保持繁榮必須在英國的管轄之下才能實現(xiàn)。香港繼續(xù)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于中國收回香港后,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現(xiàn)行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當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現(xiàn)行的許多適合的制度要保持。我們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廣泛交換意見,制定我們在15年中的方針政策以及15年后的方針政策。這些方針政策應(yīng)該不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資者首先是英國也能夠接受……我們希望中英兩國政府就此進行友好的磋商,我們將非常高興地聽取英國政府對我們提出的建議。這些都需要時間。為什么還要等一兩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這段時間里同各方面進行磋商。”
[22]
鄧小平還說:“我們建議達成這樣一個協(xié)議,即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開始進行香港問題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在這個基礎(chǔ)上磋商解決今后15年怎樣過渡得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辦的問題。”
[23-24]
永遠爭坐第一排
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zhèn)上,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對她的教育很嚴格,經(jīng)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也要永遠坐在第一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太難了”之類的話。父親的“殘酷”教育培養(yǎng)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第一排”。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生們上5年的拉丁文課程,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內(nèi)全部學完了?,敻覃愄夭还庠趯W業(yè)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他活動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的佼佼者之一。40年后,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出現(xiàn)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無論做什么事情,你的態(tài)度決定你的高度?!坝肋h爭坐第一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激發(fā)你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chuàng)一流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想坐“第一排”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夠坐在“第一排”的人卻不多,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第一排”,就是因為他們只是把“爭坐第一排”當成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采取具體行動。
[24]
“若時光倒流將不再從政”
英國資深保守黨成員斯派塞爵士的新書《斯派塞日記》從3月26日開始在《每日電訊報》上連載,這本書中透露了撒切爾夫人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的私人觀點,包括馬島戰(zhàn)爭、伯明翰炸彈事件以及1990年在黨內(nèi)競選中失利等。
書中寫道,1990年11月份辭職后,撒切爾夫人對保守黨大失所望,并于1991年2月份告訴斯派塞爵士,她討厭去下議院。1995年4月份,撒切爾夫人又在與斯派塞會面時說,如果時間能夠倒流,她將不再從政,因為她的家庭已經(jīng)為她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據(jù)悉,在撒切爾夫人的政治生涯中,丈夫丹尼斯始終支持她。然而丹尼斯2003年去世后,她與子女的關(guān)系似乎并不融洽。盡管撒切爾夫人年老體衰,她的兒子馬克四到六個星期才會探望一次母親,女兒卡羅爾有時候連續(xù)數(shù)月都不去看她。
[14]
[24]
對蘇聯(lián)人演講:我們?nèi)绾瓮呓馓K聯(lián)
1991年11月撒切爾夫人訪問美國,并于11月18日在休斯敦演講,中心內(nèi)容可以稱為“我們是怎樣瓦解蘇聯(lián)的”。會議組織者可能沒有事先提醒她,在場的還有蘇聯(lián)人。所以,撒切爾夫人的演講可謂是開誠布公、毫不掩飾。從中看出,她在蘇聯(lián)瓦解過程中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她自己對此并不隱瞞,且樂于公之于眾。
[11]
[24]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影視形象
編輯《鐵娘子》(電影)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解讀詞條背后的知識
查看全部
- 參考資料
-
- 1. 撒切爾夫人簡歷
- 2. 撒切爾夫人的早期生活 受父親影響對政治產(chǎn)生興趣 .新聞頻道[引用日期2013-12-13]
- 3. 大選獲勝的撒切爾夫人圖片來源 .光明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2-05]
- 4. 1988年,撒切爾和戈爾巴喬夫在一起圖片來源 .光明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2-05]
- 5. 【影像】鐵娘子瑪格麗特·撒切爾 .光明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2-05]
- 6. 1979年,撒切爾夫人和丹尼斯在首相官邸圖片來源 .光明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2-05]
- 7.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因中風去世 享年87歲 .騰訊[引用日期2013-04-09]
- 8. 撒切爾夫人葬禮 .鳳凰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5-11]
- 9.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8日因中風去世享年87歲 .新華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4-16]
- 10. 撒切爾葬禮舉行規(guī)格等同戴妃 英國女王破例參加 .人民網(wǎng).2013年04月18日[引用日期2015-10-20]
- 11. 撒切爾夫人演講:我們是怎樣瓦解蘇聯(lián)的 .星島環(huán)球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4-09]
- 12. 撒切爾夫人親自鑄造馬島戰(zhàn)爭紀念幣圖片來源 .新浪網(wǎng)[引用日期2012-06-22]
- 13. 蓋棺未定論的“撒切爾主義” .南都網(wǎng)[引用日期2013-12-22]
- 14. 撒切爾夫人:若時光倒流將不再從政 .環(huán)球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4-11]
- 15. “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去世 傳奇一生回顧【圖】 .全球紡織網(wǎng)[引用日期2013-12-22]
- 16. 25年前英國最有權(quán)勢的女人撒切爾如今被遺忘 .人民網(wǎng)[引用日期2013-12-13]
- 17. 1986年,撒切爾視察駐守西德的英國官兵圖片來源 .光明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2-05]
- 18. 10月13日 1925年——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誕辰 .人民網(wǎng)[引用日期2013-12-13]
- 19. 多國領(lǐng)袖哀悼 奧巴馬:她是自由和獨立的捍衛(wèi)者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4-09]
- 20. 1985年,撒切爾和丈夫共享品茶時光圖片來源 .光明網(wǎng)[引用日期2013-02-05]
- 21. 撒切爾夫人的家庭生活
- 22. 撒切爾夫人訪華 香港問題談判鄧小平智斗鐵娘子 .鳳凰網(wǎng)[引用日期2012-06-22]
- 23. 中英兩國政府舉行《聯(lián)合聲明》簽字儀式圖片來源 .鳳凰網(wǎng)[引用日期2012-06-22]
- 24. 撒切爾夫人的家庭生活 夫婦婚姻長達52年 .中國時刻網(wǎng)[引用日期2013-12-14]
- 收起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