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瑤族自治縣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同義詞 河口(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管轄瑤族自治縣)一般指河口瑤族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東南部,隔紅河越南老街市、谷柳市相望,是云南省惟一一個以瑤族為主體的自治縣。河口縣交通非常便利,滇越鐵路、昆河公路、紅河航道在此形成樞紐與越南對接,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區(qū)通向東南亞、南太平洋最便捷的陸路通道。自對外開放以來,河口縣大力發(fā)展口岸經(jīng)濟貿(mào)易,與越南老街省建立了良好的經(jīng)濟合作關(guān)系。
中文名稱
河口瑤族自治縣
外文名稱
Yao Autonomous County of Hekou
別    名
Hà Kh?u 
行政區(qū)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qū)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下轄地區(qū)
轄河口、南溪2個鎮(zhèn),橋頭、瑤山、老范寨、蓮花灘4個鄉(xiāng)
政府駐地
河口鎮(zhèn)
電話區(qū)號
0873
郵政區(qū)碼
661300
地理位置
云南省東南部
面    積
1332平方公里
人    口
104609 人(2010)
方    言
云南方言、白話、瑤語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花魚洞原始森林  跨境旅游
機    場
規(guī)劃中
火車站
河口北站
車牌代碼
云G
民族構(gòu)成
漢族、瑤族、苗族、彝族、壯族
境內(nèi)口岸
河口口岸
毗鄰國家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河口瑤族自治縣歷史沿革

編輯
河口縣
河口縣(13張)
漢代屬牂牁郡進桑縣。明代為臨安府王弄山長官司地。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設(shè)河口對汛督辦公署。民國十五年(1926)河口劃為特別行政區(qū),
1950年設(shè)河口市。紅、白兩河流會于此,故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河口瑤族自治縣。
2000年,河口瑤族自治縣轄2個鎮(zhèn)、4個鄉(xiāng):河口鎮(zhèn)、南溪鎮(zhèn)、瑤山鄉(xiāng)、蓮花灘鄉(xiāng)、老范寨鄉(xiāng)、橋頭苗族壯族鄉(xiāng) [1] 

河口瑤族自治縣行政區(qū)劃

編輯
河口縣地圖
河口縣地圖(2張)
截止到2017年,河口瑤族自治縣共轄6個鄉(xiāng)鎮(zhèn)(其中1個民族鄉(xiāng)):河口鎮(zhèn)、南溪鎮(zhèn)、老范寨鄉(xiāng)、橋頭苗族壯族鄉(xiāng)、瑤山鄉(xiāng)、蓮花灘鄉(xiāng),27個村委會,285個村民小組,4個社區(qū),4個國營農(nóng)場:河口農(nóng)場、壩灑農(nóng)場、南溪農(nóng)場、螞蝗堡農(nóng)場。 [2] 

河口瑤族自治縣地理環(huán)境

編輯

河口瑤族自治縣位置境域

河口瑤族自治縣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東南端,東經(jīng)103°23′~104°17′,北緯22°30′~23°02′之間。南北縱距57.5公里,東西橫距90.75公里。東北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guān)縣接壤,西隔紅河與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相望,北靠屏邊苗族自治縣,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老街省相鄰,國境線長193公里。 [3] 
河口瑤族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總面積1332平方公里,山區(qū)占河口瑤族自治縣總面積的97.76%,河谷平壩占2.24%??h城距省會昆明469公里,距州府蒙自縣168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內(nèi)295公里。

河口瑤族自治縣地勢

河口瑤族自治縣地勢呈階梯狀,北高南低,漸向東南傾斜,以縣城河口鎮(zhèn)為中心,沿紅河、南溪河向東北、西北方向作扇形擴散。 [1] 

河口瑤族自治縣氣候

河口瑤族自治縣最低海拔76.4米,最高海拔2354.1米,屬熱帶季風雨林溫熱型氣候。2008年,年平均氣溫23.0℃,與歷年平均值持平。極端最高氣溫39.0℃(出現(xiàn)在5月28日),極端最低氣溫7.1℃(出現(xiàn)在1月4日)??偨涤炅?022.7毫米,較歷年平均值偏多14%。其中8月份雨水特別集中,月降雨量占全年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他大部分時段雨水正常,分布相對比較均勻。全年總?cè)照諗?shù)1392.7小時,較歷年平均偏少212.4小時。 [1] 

河口瑤族自治縣自然資源

編輯

河口瑤族自治縣動植物資源

河口瑤族自治縣森林資源得天獨厚,南溪河兩岸都是熱帶原始溝谷雨林景觀,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截止到2010年,河口瑤族自治縣有國家珍稀瀕危植物金花茶、樹蕨、東京木、長蕊木蘭、小葉船板樹等,有珍稀瀕危動物懶猴、巨蟒、蜥蜴等。和黃魚是紅河的特產(chǎn)。

河口瑤族自治縣礦場資源

河口瑤族自治縣礦產(chǎn)資源有金、銅、鐵、、鋁、、鈦、漢白玉石、大理石、矽線石、石墨、云母、土石等。截止到2010年,經(jīng)初步探明非金屬礦大理石儲量達1.8億多噸,矽線石為我國江南地區(qū)儲量最大、品位最高。 [4] 

河口瑤族自治縣人口民族

編輯
總?cè)丝?/b>
2010年河口瑤族自治縣總?cè)丝跒?04609人。
家庭戶人口
河口瑤族自治縣共有家庭戶30491戶,家庭戶人口為9768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9人減少了0.19人。
城鄉(xiāng)人口
河口瑤族自治縣人口中,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為31132人,占總?cè)丝诘?9.76%;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口為73477人,占總?cè)丝诘?0.24%。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zhèn)人口增加了11886人,鄉(xiāng)村人口減少了2728人,城鎮(zhèn)人口占總?cè)丝诘谋戎厣仙?.6個百分點。
人口增長
河口瑤族自治縣人口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9545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158人,增長9.59%。平均每年增加915.8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92%。 [1] 
民族構(gòu)成
河口瑤族自治縣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0195人,占總?cè)丝诘?8.42%;各少數(shù)民族人口為64414人,占總?cè)丝诘?1.58%。其中,哈尼族人口為1575人,占總?cè)丝诘?.51%;彝族人口為5062人,占總?cè)丝诘?.84%;壯族人口為11967人,占總?cè)丝诘?1.44%;傣族人口為2315人,占總?cè)丝诘?.21%;苗族人口為16282人,占總?cè)丝诘?5.56%;回族人口為132人,占總?cè)丝诘?.13%;瑤族人口為24013人,占總?cè)丝诘?2.96%;拉祜族人口為14人,占總?cè)丝诘?.01%。
年齡構(gòu)成
河口瑤族自治縣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9600人,占總?cè)丝诘?8.74%;15-64歲的人口為78641人,占總?cè)丝诘?5.18%;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368人,占總?cè)丝诘?.09%。
性別構(gòu)成
河口瑤族自治縣人口中,男性為55436人,占總?cè)丝诘?2.99%;女性為49173人,占總?cè)丝诘?7.01%???cè)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3.13下降為112.74。 [1] 

河口瑤族自治縣經(jīng)濟發(fā)展

編輯

河口瑤族自治縣概況

2009年,河口瑤族自治縣地方生產(chǎn)總值(GDP)完成14.87億
河口瑤族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
元,按可比價同比2008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chǎn)業(yè)完成2.96億元,增長6.7%;第二產(chǎn)業(yè)完成 3.53億元,增長14.9%;第三產(chǎn)業(yè)完成8.38億元,增長16.9%。一、二、三產(chǎn)業(yè)比例由2008年的20.8:23.5:55.7調(diào)整為19.9:23.7:56.4。單位生產(chǎn)總值能耗下降4.1%。

河口瑤族自治縣第一產(chǎn)業(yè)

2009年,河口瑤族自治縣完成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62258萬元,比2008年增長6.2%;縣屬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20411萬元,比2008年增長6.5%;農(nóng)村經(jīng)濟總收入10527萬元,增長11.8%;縣屬糧食播種面積 65506畝,總體持平,糧食產(chǎn)量1716萬公斤,增長4.1%;民營橡膠種植面積47873畝,增長90.8%;縣屬香蕉種植面積達14.6萬畝,菠蘿種植面積達1.44萬畝。 [5] 

河口瑤族自治縣第二產(chǎn)業(yè)

2009年,河口瑤族自治縣實現(xiàn)縣屬工業(yè)總產(chǎn)值32741.1萬元,比2008年增長85.2%,縣屬工業(yè)企業(yè)增加值6220.6萬元,增長53.5%。
2009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chǎn)投資12.23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40.6%。 [5] 

河口瑤族自治縣第三產(chǎn)業(yè)

2009年共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127.74萬人次,同比2008年增長16.8%,
河口瑤族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
旅游業(yè)總收入5.84億元,增長29.8%。
2009年,完成對外貿(mào)易進出口總額達46.8億元,同比2008年下降8.4%,進出口貨物運量達210.1萬噸,同比2008年增長36.4%。
2009年,河口瑤族自治縣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2億元,同期比2008年增長22.5%。
2009年,財政總收入14746萬元,比2008年下降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970萬元,比2008年增長16.0%,地方財政總支出52333萬元,增長43.3%.
2009年,金融機構(gòu)存款余額23.15億元,比2009年年初增長27.2%,其中:城鄉(xiāng)居民儲蓄余額13.7億元,比2009年年初增長17.9%;金融機構(gòu)貸款余額10.23億元,比2009年年初增長55.0%。 [5] 
口岸經(jīng)濟
民初的河口郵戳 民初的河口郵戳
2004年河口口岸外貿(mào)總值首次突破30億大關(guān),完成進出口總值32.1億元,貨運量182.7萬噸,兩項指標均躍居云南省口岸第一。2005年河口口岸外貿(mào)總值突破35億大關(guān),實現(xiàn)進出口總值35.7億元。截止2005年12月30日,河口口岸共注冊登記外(邊)貿(mào)企業(yè)123戶,其中貿(mào)易額上千萬元的達30多戶,口岸經(jīng)濟貿(mào)易伙伴除越南外,還涉足菲律賓、日本、朝鮮、臺灣、韓國、土耳其、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荷蘭、比利時、英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2005年,通過河口口岸出入境的人員達292萬人次(排云南省邊境一類口岸第二位),同比增長21%;其中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72萬人次,同比增長20.6%;實現(xiàn)旅游總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45%;2005年河口瑤族自治縣固定資產(chǎn)投資達2.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個億。

河口瑤族自治縣社會事業(yè)

編輯

河口瑤族自治縣文化教育

截止2000年,河口瑤族自治縣有完全中學1所,職業(yè)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7所,在校中學生3978人,中學專任教師242人;河口瑤族自治縣有完全小學22所,小學辦學點92個,在校小學生884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16%,小學專任教師655人。 [6] 
截至2008年末,河口瑤族自治縣共有中學2所,小學3所,教師230人。其中,河口瑤族自治縣農(nóng)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57人,中學生857人,小學生1700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9.65%。 河口瑤族自治縣建有文化站1個,文娛隊4支,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河口瑤族自治縣基礎(chǔ)設(shè)施

2006年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實施了一批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一是實施了檳榔社區(qū)龍泉路防洪溝改擴建工程;二是建成了合群社區(qū)一條半衛(wèi)生路;三是實施了城郊村辦公用房、排澇灌溉渠、蔬菜大棚、標準化豬廄、民房修繕、光纜閉路有線電視等的工程建設(shè)。基礎(chǔ)設(shè)施不斷完善,進一步促進了河口瑤族自治縣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

河口瑤族自治縣交通運輸

編輯
河口市隔河與越南的老街相望,是云南重要的邊貿(mào)城市之一。河口有高速公路和滇越鐵路連接昆明、河內(nèi)。它距蒙自縣200多公里,距昆明400公里。是昆河鐵路、公路的終點,“滇越鐵路”的必經(jīng)之地,這條鐵路是云南與東南亞國家唯一的國際鐵路。自清宣統(tǒng)二年(公元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以來,成為云南與東南亞通商貿(mào)易的商埠,越南商品一條街商賈云集,生意興隆,是我國進入越南的兩個最重要的口岸之一。 [7] 

河口瑤族自治縣旅游景點

編輯
河口跨境旅游
河口是國家一類口岸,云南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中國西南地區(qū)進入東南亞最便捷的陸地通道之一。 中越公路橋橫跨南溪河、連通河口和越南老街,它于1999年修建,2000年1月8日竣工投入使用。中越鐵路大橋是滇越鐵路上連接中國與越南的跨國橋梁,它修建于1903年,1904年竣工,全長76米。
河口瑤族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
谷柳綜合市場是老街集農(nóng)貿(mào)、商貿(mào)為一體的綜合市場,規(guī)模和我們國內(nèi)的普通農(nóng)貿(mào)市場差不多。內(nèi)有品種繁多的蔬菜、水果等食品,更有琳瑯滿目的牛角工藝品、服裝、電器、藥材和日用百貨。
尚廟是老街省著名的古廟,在越南后黎朝整和年(1680年)修建,距今已經(jīng)300多年。該廟雖經(jīng)多次重修,但仍保持越南古代建筑的風格,1996年10月被越南文化部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chǎn)。越南人民和商人經(jīng)常來這里朝拜、奉祀,以祈求平安發(fā)財。
南溪河漂流
南溪河是紅河的一條一級支流,發(fā)源于蒙自鳴鷲,由北向南,穿行在崇山峻嶺間,在河口匯入紅河入越南。其最大流量在8月可以達到800多立方米/秒,最小在3月也有30立方米/秒左右。一般情況下,南溪河有的河段水急如萬馬奔騰,氣勢驚人,有的河段卻波緩如鏡,晶瑩平滑。南溪漂流的起漂點在南溪鎮(zhèn)北面的昆河公路旁,終點在河口中越大橋,全程32公里,其中壩吉至河口一段8公里為中越界河。
南溪河32公里的漂流,可分為上、中、下三段。上段約五六公里,水急灘險,集中了6個險灘和40多個急灘,此起彼伏,驚險刺激。中段波平水緩,徜徉其中,心曠神怡。下段八九公里,是中越邊界河。 [8] 
花魚洞國家森林公園
花魚洞國家森林公園 花魚洞國家森林公園
河口花魚洞森林公園規(guī)劃范圍47145畝,包括整個縣屬馬場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qū)范圍,花魚洞洞口周圍面積約15000畝為自然保護核心區(qū)。河口花魚洞森林公園規(guī)劃區(qū)緊靠大圍山自然保護區(qū)。 花魚洞熱帶雨林中的許多地方還保持著原始狀態(tài)。林木茂密高大,如龍腦香、欖仁樹等珍貴林木高達40余米,具有很高的開發(fā)價值。 [9] 
戈浩避暑山莊
戈浩避暑山莊位于河口縣南溪鎮(zhèn)東北3公里處。由三部分組成:民俗山莊,以瑤族民居為主要特點;龍戈森林公園,景區(qū)內(nèi)林木茂密,各種奇花異草爭妍;地下溶洞景區(qū),在龍戈山下,地下溶洞長1000米,景色優(yōu)美壯觀。為河口新開辟的主要旅旅游景點。 [10] 

河口瑤族自治縣民俗風情

編輯

河口瑤族自治縣特色美食

菠蘿
河口無眼菠蘿:紅河州種植菠蘿歷史悠久,產(chǎn)量甚豐,素有“頭頂香蕉,腳踩菠蘿”之美名。 無眼菠蘿是菠蘿中的優(yōu)良品種,因其果眼少而淺,故名。無眼菠蘿又名“沙拉瓦”、“千里花”。 [11] 
河口香蕉: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熱帶果樹。1958年從越南引入河口縣(今河口市)栽種。是云南60年代以來的香蕉栽培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口、元陽、金平、紅河、新平、景洪等縣(市)。1995年栽培面積1600公頃,產(chǎn)量2.87萬噸,分別占全省香蕉栽培面積和產(chǎn)量的11.2%和33.5%。河口香蕉喜高溫多濕,適宜在海拔800-1000米的地區(qū)栽培,植株高大壯,葉片短寬而厚,葉色濃綠。果形較短而彎曲,先端尖不充實。豐產(chǎn)性好,平均株產(chǎn)15千克。適應性和抗倒伏能力強。果實肉質(zhì)柔滑,味香甜可口,可鮮食,也可炸食或用做餡餅的布丁等。果皮進入成熟階段有褐色小斑點,故當?shù)厮追Q"芝麻蕉"。
香茅草烤魚:河口的燒烤攤一般就在魚塘不遠,魚是當天的新鮮魚,加上山上現(xiàn)摘的香茅草,野芫荽,蔥姜和醬油腌制30分鐘,上架用櫟碳火烘烤至焦黃上桌。沾著用干小米辣和酸醋做的作料吃。
越南小卷粉:越南小卷粉用老米泡軟打漿做皮,在把蔥花和鮮肉剁細做餡。輔以小米辣和醬油醋、芫荽檸檬做的作料,細細品味,鮮香柔滑。
河口燒豬肉:河口燒豬肉皮脆肉嫩,色澤金黃,香氣誘人,是傳統(tǒng)的地方風味佳肴。由于色香味俱全,不僅登大雅之堂,亦可作一般家人佐餐下酒之品。
河口燒豬肉技術(shù)來自兩廣,清中晚期,河口已有燒豬肉面市,經(jīng)過多年烤制技術(shù)、配料的不斷改進,河口烤制的燒豬肉,其香味、品質(zhì)已在兩廣同類產(chǎn)品之上。
炸春卷:春卷是河口獨有的傳統(tǒng)米制食品,制作精細、風味獨特,凡到河口的人都要品嘗春卷的獨特風味,有到河口不吃春卷不算到河口之說。
炸春卷是河口有名的一道宴菜,用淀粉制成春卷的衣皮包,包入粉絲、豆芽、精肉末、雞蛋、花椒粉、食鹽、味精拌均勻,將春卷淀粉包衣皮片在釋清的醬油水過一下,使之回軟,然后放平在大盤子上將適量的粉絲肉餡放置春卷皮中間,包成條形,放置在油鍋內(nèi)用溫火油炸,炸至金黃色即可。吃的時候?qū)⒋壕砬谐?—3段,用一片生菜葉將芫荽、薄荷,一小節(jié)春卷包成團,蘸辣子蒜末酸醋蘸水食用,味道香脆可口,油而不膩。
肉餡菜包:肉餡萊包是河口當?shù)氐囊坏烂恕V饕镁┌撞艘粋€、肉末、雞蛋、花椒粉等。烹制時,先將整個京白菜洗凈,放入沸水中浸泡變軟,撈出待涼后,將菜葉一片一片剝開,去掉葉硬徑。再把肉末、雞蛋、適量的食鹽、味精一起攪拌均勻,最后,的京白菜葉片鋪平在盤子上把適量肉餡放置在菜葉中間包成團形,放入鍋內(nèi)加少許清湯,用溫火燉熟即可。
生魚片:生魚片,用新鮮草魚魚肉片成片,檸檬、小米辣、薄荷、香菜、姜絲、花生做成蘸水,把魚肉放進去幾分鐘后就可以吃了,魚肉鮮美,口感酸酸辣辣。

河口瑤族自治縣民俗

瑤族“盤王節(jié)”
盤王節(jié),又叫還盤王愿、跳盤王,是瑤族人民祭祀其始祖盤王(盤瓠)的盛大節(jié)日,并逐漸發(fā)展為盤王節(jié)。一般在秋收后至春節(jié)前的農(nóng)閑時間舉行,每逢節(jié)日瑤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節(jié)日盛裝,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歡度盤王節(jié)(跳盤王)。唱以《盤王歌》也稱《盤王大歌》為主的樂神歌,每人手拿長約80厘米的長鼓群舞,一般為雙人或四人對舞。2006年5月20日,盤王節(jié)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白線瑤族保留的銀塊 白線瑤族保留的銀塊
盤王節(jié)主要活動內(nèi)容為:盤王節(jié)可以一家一戶進行,也可以聯(lián)戶或者同宗同族人集聚進行。但都要殺牲祭祀,設(shè)宴款待親友。節(jié)日一般為三天兩夜,也有的長達七天七夜。節(jié)日期間,瑤族人民殺雞宰鴨,男女老少穿上節(jié)日盛裝,匯集一起,首先祭祀盤王,唱盤王歌,跳起黃泥鼓舞和長鼓舞,追念先祖功德,歌頌先祖英勇奮斗精神。其次,歡慶豐收,酬謝盤王,盡情歡樂。與此同時,男女青年則開展對歌活動,抓住良機擇意中人。有的地方還要打花棍、放花炮及請戲班子唱戲等。 [12] 
瑤族男子成年禮—度戒
度戒禮是瑤族道教信仰的重要制度和獨特的瑤族男子成年儀式,凡是十三至二十歲的男子都必須通過度戒。度戒有一套由度師主持的嚴格儀式。男子受戒后表示已經(jīng)成年,取得參與村社活動、戀愛結(jié)婚的資格。
度戒 度戒
河口的藍靛瑤、白線瑤、沙瑤、紅頭瑤等四個支系都有度戒習俗,但度戒年齡、程序、方式都有一定差異。度戒分度師、度道兩種。度師又分上“五臺山降生”和“走陰度戒”兩種。 [13] 

  

  
河口白線瑤族婚俗之提親儀式
當?shù)噩幾迥信g自由戀愛并經(jīng)同居一段時間后,要結(jié)婚時,由男方家負責主辦提親或認親、結(jié)婚等儀式。
男方家的男主人在其親屬等人的陪同下帶著一些食物到女方家提親或認親,也叫訂婚儀式。此去的目的就是與女方家父母商量或商談子女結(jié)婚等相關(guān)事宜。按照當?shù)孛褡寤樗谆蛞?guī)矩,女兒嫁到男方家,男方家要給予女方家一定的禮物(由雙方父母訂婚時約定)。此外,男方家必須給女方家至少兩塊銀塊,用意是收取女兒吃母親奶的錢,每塊銀重7兩。若是女兒家里還有兄長沒有娶媳婦的話,還要另外收取金額不等的現(xiàn)金、一塊毛巾等,主要用意是收取兄長洗臉錢。待女方出嫁當天,男方家還要安排專人帶些食物,如豬肉、酒等到女方家接媳婦,還需另外支付女方家請媒婆、姻姑等人的費用。 [14]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
詞條標簽:
行政區(q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