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尺尊公主
- 外文名
- Bhrikuti Devi(梵文名)
- 別 名
- 赤尊公主、赤真公主、赤貞公主、墀尊公主
- 國 籍
- 塔庫里王朝
- 民 族
- 離車族
目錄
- 1 人物生平
- 2 傳說
- 3 形象
- 4 澄清傳說
- 5 現(xiàn)代考證
尺尊公主人物生平
編輯尺尊公主(梵文名:Bhrikuti Devi;藏文:威利:Bal-mo-bza' Khri-btsun,“拜木薩尺尊”,意為“來自尼婆羅的女神尺尊”;?-649年),又譯為作墀尊公主、赤尊公主、赤真公主、赤貞公主,或按梵文譯為波利庫姬、布里庫提、毗俱胝。尼婆羅公主,遠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七世紀中期松贊干布建立吐蕃奴隸制政權(quán)以后,迎娶了當時位于吐蕃南部的泥婆羅(今尼泊爾)的尺尊公主。有人說松贊干布之所以要迎娶尺尊公主為妃,是為了加強與泥婆羅的友好關(guān)系,從而起到鞏固吐蕃和印度半島的宗教聯(lián)系的作用。
關(guān)于泥婆羅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以及漢人史料的記載里,都有松贊干布娶文成公主,卻都沒有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事僅來源于部分吐蕃書某些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的章節(jié)(例如柱間史(西藏的觀世音)、西藏王統(tǒng)記等書的某些章節(jié))。甚至有國外藏學(xué)家寫了《松贊干布的妻子》,說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是虛構(gòu)的。實際上,泥婆羅尺尊公主地位比較低。
[1]
[2]
[3]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雖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但她們在吐蕃地位很高。
吐蕃書籍《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div>
神話人物
,
歷史人物
,
歷史
,
人物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松迎至吐蕃之地?!薄凹爸裂蚰辏ü?83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sup class="sup--normal" data-sup="2" data-ctrmap=":2,">
[2]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禮的女兒?!抖鼗屯罗瑲v史文書》記載:“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贊蒙金城公主至邏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贊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贊普王子拉本及贊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遺體”。
[2]
松州之戰(zhàn)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干布退兵謝罪,吐蕃退出黨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唐朝長期控制河西隴右,還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擴張,唐朝對吐蕃處于優(yōu)勢,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嫁松贊干布。
唐休璟陳大慈等率唐軍擊敗吐蕃軍,唐朝長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隴右,唐朝對吐蕃處于優(yōu)勢,金城公主和親吐蕃、嫁尺帶珠丹(赤德祖贊)。
尺尊公主傳說
編輯西藏人尊奉尺尊公主與文成公主,相傳觀世音菩薩因為見到西藏人民的痛苦,流下兩滴眼淚,成為度母,化身為兩位公主,至西藏來解除人民的苦難:其中綠度母變身為尺尊公主,而文成公主為白度母的化身。(另一種說法,指尺尊公主為白度母,文成公主為綠度母。)
尺尊公主形象
編輯而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事僅來源于部分吐蕃書某些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的章節(jié),那些章節(jié)里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而且與漢人史料以及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的記載不符,也不如漢人史料以及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的記載可信。
[1]
[2]
尺尊公主澄清傳說
編輯關(guān)于金城公主調(diào)換佛像,是曲解了吐蕃資料里部分吐蕃書的記載后得出的故事。
根據(jù)那些吐蕃書的記載,文成公主為了鎮(zhèn)伏“惡道之門”,將覺阿佛像(即十二歲身量之釋迦佛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覺阿釋迦像)留在繞木齊(熱模切,惹冒切),然后在繞木齊建小昭寺(熱模切神殿,惹冒切寺)。“此處尚有惡道之門,繞木齊下有龍神宮殿,當迎覺阿像安住于此,即能鎮(zhèn)伏”“文成精于星算風(fēng)水之術(shù),審觀藏土地形,乃女巖魔仰臥之狀。心知若能迎覺阿佛像供龍宮頂,則可鎮(zhèn)壓之。遂即就其處,暫置佛像,四方豎立四柱……供養(yǎng)釋迦佛”“文成公主亦從內(nèi)地招來精工巧匠,修建熱模切神殿”……
吐蕃為了防止唐軍奪走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而將其藏在大昭寺,以泥封住,并繪文殊像,“此后又盛傳唐軍入藏,急將覺阿釋迦像迎至神變寺,藏于南鏡門內(nèi),以泥封門,別繪一文殊像以掩之”“未兒,唐軍果至,縱火燒布達拉宮,未能將覺阿佛像迎走,乃將不動佛像運至半日程地。”“彼傳聞唐軍將抵吐蕃,乃將十二歲身量之釋迦佛像置于大昭寺南鏡門,門上涂以灰泥、并繪文殊菩薩佛像”……
為了防止唐軍奪走佛像,藏起了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卻不藏起不動金剛像(即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導(dǎo)致唐軍“將不動佛像運至半日程地”……由此觀之,吐蕃人更看重文成公主帶去的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后來金城公主在大昭寺找出了十二歲身量之釋迦佛像(即覺阿像),供奉于凈香室(大昭寺的一部分)……“至神變殿,方知覺阿像暗藏于南鏡門,乃將門開啟,映出覺阿像,安置于殿后凈香室中心……”
按照此記載,文成公主將覺阿佛像(即十二歲身量之釋迦佛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覺阿釋迦像)留在繞木齊,然后在繞木齊建小昭寺,吐蕃人為了防止覺阿佛像被搶走,而將覺阿佛像轉(zhuǎn)移并隱藏到了大昭寺,后來金城公主取出覺阿佛像、供奉在大昭寺。
并沒有金城公主將覺阿佛像轉(zhuǎn)移到大昭寺,也沒有金城公主將不動金剛像(即釋迦牟尼八歲等像)轉(zhuǎn)移到小昭寺,反而有吐蕃人將覺阿佛像轉(zhuǎn)移到大昭寺,吐蕃人為了防止覺阿佛像被奪走而將其藏起,卻不藏起不動佛像導(dǎo)致別人“將不動佛像運至半日程地”,別人差點兒奪走不動佛像,由此可見,吐蕃人更看重文成公主帶去的覺阿佛像。
即使當時調(diào)換佛像這事真實存在的話,也非金城公主所為。將覺阿佛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轉(zhuǎn)移到大昭寺這事即使真實存在,也不是金城公主所為。而將不動金剛像(即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轉(zhuǎn)移到小昭寺這事即使真實存在,也不是金城公主所為。
(柱間史甚至記載,是文成公主囑咐、令吐蕃人將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即覺阿佛像)藏在大昭寺并畫上文殊菩薩畫像,以防止?jié)h人奪走佛像……)
最后討論一下調(diào)換佛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八歲等身像)這事是否存在:實際上,調(diào)換佛像這事來源于部分吐蕃書中奇幻荒謬情節(jié)過多的章節(jié)。根據(jù)那些章節(jié)的記載,調(diào)換佛像這事是發(fā)生在公元7世紀中后期,是為了防止唐軍奪走佛像。但是根據(jù)其他奇幻荒謬情節(jié)較少的史料記載,公元7世紀中后期,唐軍與吐蕃軍的大戰(zhàn)多發(fā)生在烏海、青海湖附近以及西域,并未接近拉薩,并未嚴重到要隱藏佛像調(diào)換佛像以防止被唐軍奪走的程度。而且調(diào)換佛像這事來源于部分吐蕃書中奇幻荒謬情節(jié)過多的章節(jié),與調(diào)換佛像記載在一起的有很多虛構(gòu)的、錯誤的內(nèi)容。實際上,當時并未發(fā)生調(diào)換佛像這事。
另外,可靠史料記載里金城公主時期以及以后都沒有發(fā)生過將文成公主帶去的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換到大昭寺之事。后來,正如《劍橋中國隋唐史》所述:吐蕃“約在650至750年一段時期內(nèi),它似乎仍可能成為中國文化圈的一部分……但這種希望是短命的。在8世紀,吐蕃在文化上被一種本地文化所統(tǒng)一……”后來漢人對吐蕃影響力較弱,更不會有人將漢人帶去的佛像換到大昭寺?,F(xiàn)在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在大昭寺的原因只能是它被帶到吐蕃后就被安置在大昭寺。
尺尊公主現(xiàn)代考證
編輯通常所說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就是泥婆羅尺尊公主。實際上,泥婆羅尺尊公主地位比較低。關(guān)于泥婆羅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以及漢人史料的記載里,都有松贊干布娶文成公主,卻都沒有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
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事僅來源于部分吐蕃書某些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的章節(jié)(例如西藏王統(tǒng)記等書的某些章節(jié))。甚至有國外藏學(xué)家寫了《松贊干布的妻子》,說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是虛構(gòu)的。實際上,泥婆羅尺尊公主地位比較低,只是被后世宗教密教人為篡改、捧高了。
曾有泥婆羅(尼泊爾)國王。但,漢、藏、泥婆羅等各方的原始史料里都沒有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件事。松贊干布時期的藏地佛教也不是后世藏地的佛教密教。后世佛教密教興起,編的一些吐蕃書里才出現(xiàn)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件事(其中很多奇幻荒謬劇情),之后有些書抄這事。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約瑟普·杜齊.松贊干布的妻子: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21-130頁
- 2. J.Bacot、王堯、陳踐譯注.《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增訂本》:民族出版社,1992年2月:參見145頁正文以及150頁正文
- 3. 西藏在線 .西藏在線[引用日期2016-09-16]
- 4. 唐蕃和親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到吐蕃 .百度.2014-04-03[引用日期2014-06-15]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