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lù]  

道路

(漢語詞語)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道路從詞義上講就是供各種無軌車輛行人通行的基礎設施;按其使用特點分為公路、城市道路、鄉(xiāng)村道路、廠礦道路、林業(yè)道路、考試道路、競賽道路、汽車試驗道路、車間通道以及學校道路等,古代中國還有驛道。另外還指達到某種目標的途徑,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途徑。 [1] 
中文名
道路
外文名
road、way、path、roadway
拼    音
dào lù
釋    義
克服地形變化的地面鋪砌構筑物

道路詞語概念

道路基本解釋

1、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兩地之間的通道。
3、也用于比喻事物發(fā)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此為抽象含義,例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人生道路;自張材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資治通鑒·唐紀》;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道路引證解釋

1、地面上供人或車馬通行的部分。
周禮·夏官·司險》:“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唐 柳宗元《伯祖妣趙郡李夫人墓志銘》:“王氏姑定省扶持,自揚州至于京師,道路遇疾,遂館于陳氏。”《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直生道:‘小生有個舊友劉念嗣 ,家事盡也溫飽,身死不多時,其妻房氏席卷家資,改嫁后夫,致九歲一子,流離道路?!?老舍《正紅旗下》十一:“可惜,那時代的道路很壞:甬路很高,有的地方比便道高著三四尺。” [2] 
2、指達到某種目標的途徑。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五:“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巴金《探索集·再談探索》:“我拿起筆寫小說,只是為了探索,只是在找尋一條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div>
3、路途;路程。
國語·吳語》:“今吾道路修遠,無會而歸,與會而先晉,孰利?” 唐 康駢《劇談錄·嚴士則》:“計其道路,去京不啻五六百里?!薄?a target=_blank href="/item/%E4%B8%9C%E5%91%A8%E5%88%97%E5%9B%BD%E5%BF%97">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卻說犬戎自到鎬京擾亂一番,識熟了中國的道路,雖則被諸侯驅逐出城,其鋒未曾挫折,又自謂勞而無功,心懷怨恨。遂大起戎兵,侵占周疆,岐、豐之地,半為戎有?!薄?a target=_blank href="/item/%E9%95%9C%E8%8A%B1%E7%BC%98">鏡花緣》第五三回:“如今道路尚遠,何能趕得上?!?/div>
4、路上的人。指眾人。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道路皆言君讒,欲殺之?!薄?a target=_blank href="/item/%E5%8C%97%E5%8F%B2">北史·元坦傳》:“傲狠兇粗,因飲酒之際,於洛橋左右頓辱行人,為道路所患。” 宋 王十朋《又代女婿祭文》:“擗踴哭泣,哀而送之者,乃二孤女與吾僚壻也。靈輿前邁,道路感傷?!?《東周列國志》第五回:“莊公又奏曰:‘臣國中有逆弟之變,曠職日久。今國事粗完,星夜趨朝,聞道路相傳,謂吾王有委政唬公之意。臣才萬分不及虢公,安敢尸位,以獲罪于王乎?’” 清 顧炎武《十廟》詩:“或聞道路言,欲改祀三皇?!?鄒魯《乙未廣州之役》:“總理曰:‘道路皆云孫文舉事,汝未知耶?’”
5、奔走;跋涉。
劉弈《上韓范二招討書》:“賊之詣岐,有道路之勞,不若詣雍之易也。” 清 邵岷 《將之成都》詩:“萬里魚鳧國,青春別恨長。行行穿鳥道,寸寸斷猿腸。人以風塵賤,詩兼髩發(fā)蒼。謀生宜道路,從此問蠻荒?!?/div>
6、行業(yè);職業(yè)。
水滸傳》第二九回:“﹝蔣門神﹞因此來奪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讓他,喫那廝一頓拳腳打了?!薄?a target=_blank href="/item/%E9%86%92%E4%B8%96%E6%81%92%E8%A8%80">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左思右量,只有油行買賣是熟間。這些油坊多曾與他識熟,還去挑個賣油擔子,是個穩(wěn)足的道路?!泵?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這蔣世澤割舍不下,又絕不得廣東的衣食道路,千思百計,無可奈何,又得帶那九歲的孩子同行作伴,就教他學些乖巧?!薄?a target=_blank href="/item/%E5%84%92%E6%9E%97%E5%A4%96%E5%8F%B2">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長兄,你離家數(shù)百里,來省做這件道路,這事是尋不出大錢來的?!?/div>
7、去向;線索。
紅樓夢》第三三回:“我們府里有一個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見回去,各處去找,又摸不著他的道路,因此各處訪察。”
8、方法;辦法。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提控道:‘江老兒是老實人,若我不允女兒之事,他又剜肉補瘡,別尋道路謝我,反為不美?!薄逗蔚洹返诹兀骸澳菚r活死人弄得來得去不得,心里好不著急。思前算后,沒個道路。”
9、樣子。
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戲文第二七出:“[丑]愿我捉得一片牛皮。一半鞔鼓,一半做鞋兒。[末]做鞋兒則甚底?[丑]兩文擈一緉。[末]只做一文道路?!?錢南揚 校注:“道路,猶云樣子。今浙語作‘路道’。言只值一文樣子。”
10、猶貨色;油水。
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見有這許多香客在船,料得內(nèi)中必有銀錢可盜……摸得一個姓錢,名友杏的香頭,腰間鼓鼓囊囊有些道路,從袖中掏出兵器,使出那人所不知手段,一件夾襖,一件布衫,一層雙夾褲腰,一個夾布兜肚,一割就開,探囊取物。”
11、法律含義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

道路基本含義

道路道與路的區(qū)別

道路并稱,二字的基本意義都是由一地通往另一地的路徑。在使用過程中,除少數(shù)情況外,兩個字卻是不能互換的。例如,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而不說“路可道,非常路”;魯迅說“世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而不說“世上原本沒有道,走的人多了就有了道”;李白感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而不說“大路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不說“條條大道通羅馬”。
從字形來看,“路”字可以理解為“各邁各的腳”,意思是只要邁步順著走就可以到達目的地的路徑;“道”字則應理解為“在腦袋指導下而走”,意思是必須用腦袋思考、探索而走通的路徑。進一步,“路”是連通人們經(jīng)常前往目的地的路徑,只需順著就行;“道”則是通往個人所希望的目的地并且少有人走甚至杳無人跡的路徑,必須隨時用腦袋分析、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走通。
“道”字僅見于金文,中間是手托著首(腦袋)或直接將腦袋藏在衣服中,意思就是用衣服把頭蒙起來,用來表示一種人們必須走通而到達目的地的路徑,但走起來就像用衣服蒙著頭一樣,要摸索著前行。如果不是迫切希望前往的目的地,沒有人會像被蒙上頭一樣走向一條陌生的路徑。蒙頭確實與行走緊密相關。如果我們被突然蒙上頭,第一個感覺就是寸步難行。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雙眼在保持身體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蒙上雙眼一般就很難保持行走時的身體平衡。所以,金文中的“道”字,指的應該就是陌生而必須走通才能到達目的地的路徑。這可能就是古人單用“道”字表示道理、法則、規(guī)律之類抽象概念的原因所在,例如,治國之道、為人之道、養(yǎng)生之道等。
金文中“路”字與楷書的“路”字字形相似。據(jù)《中華大字典》解釋,古人經(jīng)常假借“路”字用作暴露的“露”字,而且“路”字又與平陸的“陸”字讀音相同。古人有一種解釋說,平陸上的路徑稱做“路”,說明“路”是明顯可見的,人們一眼就可以認出的路徑。
綜上所述,“道”和“路”二字的區(qū)別在于,路是眼睛明顯可見的路徑;道則是眼睛看不到或看不清,必須由頭腦分析、思考和探索才能邁步而行的路徑。

道路歷史概述

人類建造道路的歷史至少有幾千年了,幾乎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沒有人能夠真正說出世界上第一條道路是在何時或在何處建成的。遠古時代,人們經(jīng)常沿著動物的足跡或是最省力的路徑即別人走過的路來行走,結果被經(jīng)常踐踏的地方就成為小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徑逐漸發(fā)展,成為一般的道路。

道路中國古代道路建設

公元前20世紀的新石器晚期,中國就有記載使役牛、馬為人類運輸而形成的馱運道。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發(fā)明了車輪,于是以“橫木為軒,直木為轅”制造了車輛。故尊稱黃帝為“軒轅氏”,繼而產(chǎn)生了行道。
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間,中國人已懂得夯土筑路、用石灰穩(wěn)定土壤。從殷商的廢墟地發(fā)掘,發(fā)現(xiàn)也有碎陶片和礫石鋪筑的路面。
公元前11世紀─前5世紀,道路的規(guī)模和水平已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出現(xiàn)了較為系統(tǒng)的路政管理,人們已將道路分為市區(qū)和郊區(qū):城市道路分“經(jīng)、緯、環(huán)、野”四種,南北之道為經(jīng),東西之道為緯;城中有九經(jīng)九緯呈棋盤狀,圍城為環(huán),出城為野;郊外道路分為路、道、涂、畛、徑五個等級??梢姡敃r周朝的道路已較為完善。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人們已經(jīng)能夠在山勢險峻之處鑿石成孔,插木為梁,上鋪木板,旁置欄桿,換為棧道,這是戰(zhàn)國時期道路建設的一大特色。
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立即修建了以首都咸陽為中心、遍布全國的馳道網(wǎng),這種馳道可與古羅馬道路網(wǎng)媲美。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西漢王朝曾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遠抵大夏國(今阿富汗北部),為溝通中國與中東歐洲各國的經(jīng)濟和文化,開創(chuàng)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公元581─681年,建造了規(guī)模巨大(數(shù)千里)的道路工程。
公元618──907年,唐太宗下詔書于全國,保持全國范圍內(nèi)的道路暢通,實行道路保養(yǎng)。當時的道路布置井然、氣度宏偉,影響遠及日本。公元960──1911年,在、、幾代中,道路工程方面均有不同的提高和貢獻。從清朝末年始,近代道路發(fā)展的重點轉向西方。

道路國外道路建設

公元前20世紀,埃及人為建筑金字塔人面獅身像,把大量巨石從采石場運面工地上,由此建
造了道路。另外,在一些主要城鎮(zhèn)的市場和道路上,采用平光的石板砌成,其中有些道路是用磚鋪起,涂以灰漿,再鋪上石頭路面。
公元前12世紀,亞述國王提格拉·帕拉薩一世為便于戰(zhàn)車行駛,下令修筑長距離道路。公元前6世紀,希拉達塔斯記載過他曾旅行經(jīng)過皇家大道,這條道路連接波斯民族的古都蘇沙和安娜托力亞,總長1600公里。如果沒有這條路,旅游者需花3個月的時間。當時的皇家信差們往返兩地只需費時9天。只是當時修筑這條路的目的不是為運輸,而是為了全國通信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
古羅馬時代,道路得到驚人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以羅馬為中心,四通八達的道路網(wǎng)。這就是“條條大道通羅馬”說法的由來。為盡量縮短村鎮(zhèn)之間的距離,道路直穿山崗或森林,以形成將首都羅馬用道路和意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小亞西亞部分地區(qū)、阿拉伯以及非洲北部聯(lián)成整體。這些區(qū)域分成13個省、322條聯(lián)絡干道,總長度達78000公里??梢哉f,當時建造道路的工程結構水準頗高。時至今日,在公路建造工程中,有許多方面還采用著當年羅馬人所開發(fā)的工程技術。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西方道路發(fā)展停滯。
18世紀,拿破侖時代的法國工程師特雷薩蓋發(fā)明了碎石鋪裝路面的方法,并主張建立道路養(yǎng)護系統(tǒng)。在他的影響下,拿破侖當政期間,建成了著名的法國道路網(wǎng),為此特雷被尊稱為“法國現(xiàn)代道路建設之父”。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出現(xiàn)的特爾福特和馬卡丹等熱心研究道路的專家。特爾福特認為:魚脊型路面不宜過高,盡量避免修建徒坡道路。并采用一層式大石塊基礎路面結構,中間鋪砌大石塊,兩邊用較小的石塊以形成路拱。馬卡丹認為:不需要最下一層片石,在路面上鋪一層碎礫石,就可平坦而堅固。實踐證明:馬卡丹式公路很適合當時的馬車行駛。此后,歐洲各國相繼修建了這種公路。
20世紀初,汽車獲得了飛躍的發(fā)展,馬卡丹式公路路基不適應汽車行駛要求,人們又開始大量修建瀝青混凝土鋪裝的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德國建立了高速公路,從此各國都有相應發(fā)展,高速公路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化公路的標志。
現(xiàn)代城市的發(fā)展,人口密集與交通量成正比,高速公路的出現(xiàn)為人們長途、大量、迅速地運輸和避免交通事故提供了條件,更為城市道路的規(guī)劃平添一份姿彩。

道路道路分級

道路依據(jù)道路行政等級劃分

1、國家公路,簡稱國道(G)
國道指在國家干線網(wǎng)中,具有全國性的政治、經(jīng)濟和國防意義的主要干線公路,包括重要的國際公路,國防公路,連接首都與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首府的公路,連接各大經(jīng)濟中心、港站樞紐、商品生產(chǎn)基地和戰(zhàn)略要地的公路。國道中跨省的高速公路由交通部批準的專門機構負責修建、養(yǎng)護和管理。
2、省公路,簡稱省道(S)
省道是指具有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治、經(jīng)濟意義,并由?。ㄗ灾螀^(qū)、直轄市)公路主管部門負責修建、養(yǎng)護和管理的公路干線。
3、縣公路,簡稱縣道(X)
縣道是指具有全縣政治、經(jīng)濟意義,連接縣城和縣內(nèi)主要鄉(xiāng)(鎮(zhèn))、主要商品生產(chǎn)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屬于國道、省道的縣際間公路??h道由縣、市公路主管部門負責修建、養(yǎng)護和管理。
4、鄉(xiāng)公路,簡稱鄉(xiāng)道(Y)
鄉(xiāng)村公路 鄉(xiāng)村公路
鄉(xiāng)道是指主要為鄉(xiāng)(鎮(zhèn))村經(jīng)濟、文化、行政服務的公路,以及不屬于縣道以上公路的鄉(xiāng)與鄉(xiāng)之間及鄉(xiāng)與外部聯(lián)絡的公路。鄉(xiāng)道由人民政府負責修建、養(yǎng)護和管理。
專用公路是指專供或主要供廠礦、林區(qū)、農(nóng)場、油田、旅游區(qū)、軍事要地等與外部聯(lián)系的公路。專用公路由專用單位負責修建、養(yǎng)護和管理。也可委托當?shù)毓凡块T修建、養(yǎng)護和管理。
一般把國道和省道稱作干線,把縣道和鄉(xiāng)道稱作支線。

道路按使用任務、功能和適應的交通量劃分

高速公路為專供汽車分向分車道行駛并應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2、一級公路
一級公路為供汽車分向分車道行駛并可根據(jù)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連接高速公路或是某些大城市的城鄉(xiāng)接合部、開發(fā)區(qū)經(jīng)濟帶及人煙稀少地區(qū)的干線公路。
二級公路為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公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線公路或者是通往大工礦區(qū)、港口的公路,有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
4、三級公路
三級公路為主要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公路,溝通縣、城鎮(zhèn)之間的集散公路,具有主要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
四級公路為主要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或單車道公路。溝通鄉(xiāng)、村等地的地方公路,具有主要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或單車道。
按建筑材料性劃分
1、鋪裝道路(混凝土道路及瀝青道路);
2、非鋪裝道路(沙土道路、砂石道路及碎石道路等)。

道路道路參數(shù)

道路縱坡

道路為了適應地面大的起伏或道路的立交,往往要有上下的縱坡,同時還要限制坡長。

道路車道凈高

為了保證車輛運行,在公路上的一定高度范圍內(nèi)不允許有任何障礙物,此高度稱為凈高。高速公路和一級、二級公路為5.0米,三、四級公路為4.50米。

道路分隔帶

分為中間帶、快慢車分隔帶、人車分隔帶。中間帶是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及城市多幅路中間設置的分隔上下行車輛的交通設施,由兩條左側路緣帶和中央隔離帶組成??炻嚪指魩欠指魴C動車和非機動車的交通設施,也由兩側路緣帶和隔離帶組成。

道路平面線形

道路線形是道路中線的立體形狀。道路中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稱為平面線形。一般由直線、圓曲線和緩和曲線構成。直線是道路常用的線形,它視距好、行車通暢,但過長的直線路容易引起駕駛員的疲勞。當?shù)缆钒l(fā)生方向變化時,一般采用圓曲線連接兩條直線,為了減小離心力突變的影響,往往在直線和圓曲線之間加一段緩和曲線,使離心力逐漸加大,使汽車行駛平順而舒適。城市道路一般多采用直線的線形,而郊區(qū)公路要盡量避免采用長直線。

道路車道寬度

汽車車道寬度以設計車速作為選擇依據(jù)

道路道路對交通問題的影響

道路對汽車安全性的影響表現(xiàn)在道路的發(fā)展以及道路網(wǎng)絡的建設是否與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如果車多路少,道路使用壽命會降低,易出現(xiàn)問題,因而交通安全問題會突出。其次是道路管理設施與交通控制設施是否科學合理。如果科學合理,在交通擁堵的時候也能井井有條地疏導車輛,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再次是道路設計對交通安全的影響。往往有一些道路,因其設計不合理,致使駕駛員容易產(chǎn)生錯誤的判斷,造成交通事故,這應該引起道路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重視。如高速路直線過長容易使駕駛員疲勞,彎道與坡度不合理的搭配都可能引發(fā)交通事故。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 1.    汽車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汽車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
  • 2.    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3-10-31]
詞條標簽:
科學百科工程技術分類 , 中國汽車學會 , 語言 , 社會 字詞 , 歷史
猜你關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