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 中文名
- 東海
- 外文名
- East Sea
- 面 積
- 77萬平方公里
- 平均水深
- 349米
- 最深處
- 臺灣東北(2322米)
- 海水溫度
- 20℃~24℃
- 周邊國家
- 中國,日本
東海河流匯入
編輯東海的海灣以杭州灣最大,流入東海的河流有長江、錢塘江、閩江及濁水溪等。大陸流入東海的江河,長度超過百公里的河流有40多條,其中長江、錢塘江、甌江、閩江等四大水系是注入東海的主要江河。因而,東海形成一支巨大的低鹽水系,成為中國近海營養(yǎng)鹽比較豐富的水域,其鹽度在34‰以上。因東海位于亞熱帶,年平均水溫20℃—24℃,年溫差7℃—9℃。
東海自然資源
編輯東海礦產資源
在東海大陸架上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資源。中國從1974年開始就在東海進行石油、天然氣勘測,并發(fā)現(xiàn)了多個油田,在東海陸架盆地西湖凹陷區(qū)域有春曉、平湖、殘雪、斷橋、天外天等油氣田,占地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2/3個臺灣省。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700億立方米以上。
東海魚類資源
廣闊的東海大陸棚海底平坦,水質優(yōu)良,又有多種水團交匯,為各種魚類提供良好的繁殖、索餌和越冬條件。是中國最主要的良好漁場,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等。舟山群島附近的漁場被稱為中國海洋魚類的寶庫。
東海防空識別區(qū)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1997年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1995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和2001年7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guī)則》,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qū)。
具體范圍為以下六點連線與中國領海線之間空域范圍:北緯33度11分、東經121度47分,北緯33度11分、東經125度00分,北緯31度00分、東經128度20分,北緯25度38分、東經125度00分,北緯24度45分、東經123度00分,北緯26度44分、東經120度58分。
東海東中國海
編輯是國際用法,但中國記者一般翻譯為東海,例如,英文里的希望和平解決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爭執(zhí),記者翻譯為希望和平解決東海和南海的爭執(zhí)。
東海命名規(guī)則
亞洲一些海域冠某國名,是方便記憶的國際地理標識(不是某國主權名稱):日本海、朝鮮海峽、菲律賓海(有沿岸多國的領海而且大部分為國際公海)、南中國海(不等于 中國南海)、泰國灣、緬甸海、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阿曼灣、波斯灣(波斯即伊朗古名而波斯灣是周圍一批國家共有的)。
東海范圍
國際上說的東中國海包括中國人說的渤海、黃海、東海
東海海況
中國自古以來至元朝年間,稱此海域為東海。明朝時,《坤輿萬國全圖》中此海稱為大明海。元明之后,華夏大陸漸有中土之稱,此海域漸稱為東海直到現(xiàn)在。近代周邊國家各自表述,中國稱東海,朝鮮稱南海,琉球尚氏稱琉球海,日本稱薩摩?!,F(xiàn)代各大國際媒體,皆稱此海域為東中國海。
東海的優(yōu)良港灣很多,如上海港位于長江下游黃浦江口,航道深闊,水量充沛,江內風平浪靜,宜于巨輪停泊。廣東南澳島與臺灣島南端的鵝鑾鼻連線是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渤海、黃海和東海處在中國大陸的東邊,所以又統(tǒng)稱中國東海。
東海島嶼分布
詞條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