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寶

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楊廷寶(1901.10-1982.12),字仁輝,國立中央大學建筑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設計開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學家,多次參加、主持國際交往活動,在推動建筑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建筑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近現(xiàn)代中國建筑第一人”。
1901年10月2日出生于河南南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繪畫藝術的熏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現(xiàn)河南大學)英文科。1915年,入清華學校,1921年,赴美國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建筑。他的建筑設計和水彩畫得到保爾·克芮和瓦爾特·道森的指導,學習成績優(yōu)異,1924年曾先后獲得全美建筑系學生設計競賽艾默生獎一等獎。1926年,離美赴歐洲考察建筑。1927年,回國加入基泰工程司,先是關頌聲、繼而朱彬、楊廷寶、楊寬麟組成建筑事務所(其后梁衍、張镈等人也參加了一段時間)。楊廷寶是建筑設計方面的主要負責人(他的作品都稱基泰工程司而不計個人姓名)。
30年代后,轉(zhuǎn)向上海、南京一帶,足跡遍及全國許多城市,與趙深陳植、童寯等3人合作的華蓋建筑師事務所,是當時有影響的建筑事務所之一。楊廷寶在事務所的工作至1949年止。1940年起,他兼任中央大學建筑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南京大學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學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長、建筑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建筑學會第五屆理事長等職。
中文名
楊廷寶
別    名
仁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南陽
出生日期
1901年(辛丑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
1982年12月23日
職    業(yè)
建筑學家
畢業(yè)院校
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今河南大學)、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
主要成就
國際建筑師協(xié)會副主席

楊廷寶人物生平

編輯
1901年2月,楊廷寶生于河南南陽。父親楊鶴汀不但是同盟會會員,而且是教育家,他興辦公益,創(chuàng)辦學校,開辦工廠、農(nóng)場,走教育救國、實業(yè)救國之路。楊廷寶的母親知書達理、能書善畫,生楊廷寶時因大出血去世,為此,楊廷寶一生都不過生日。 [1] 
1906年,年方5歲的楊廷寶即入讀私塾。在先生的教授下,先讀《百家姓》、《三字經(jīng)》、《千家詩》,然后又讀《詩經(jīng)》、《論語》、《孟子》,每本書必從頭背到尾,外加書寫大小楷。楊廷寶十分厭惡死記硬背,漸漸產(chǎn)生了輟學思想。離開私塾的幾年中,楊廷寶在家臨摹書畫、閱讀詩詞。 [1] 
1910年,父親送他到南陽城里一所小學讀書,寓居在城中心聯(lián)合街的一座四合院。 [1] 
1911年,時為南陽同盟會負責人之一的楊鶴汀先生,組織革命武裝,準備伺機起義。不料,機密泄露,楊鶴汀被清政府通緝。楊廷寶隨家人星夜逃亡。 [1] 
1912-1915年在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讀書(今河南大學)。
1912年2月,革命軍光復南陽。楊鶴汀被推舉為辛亥革命后首任南陽知府。3個月后,楊鶴汀因反對袁世凱而力辭知府。楊廷寶的父親與南陽名士王圜白先生是很好的朋友,于是就讓楊廷寶跟王先生學習。王先生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民國時期曾任河南通志館協(xié)修,主編過地理志中的山脈水系。王先生在學業(yè)上給予楊廷寶很大的幫助,使楊廷寶對美術和建筑設計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王先生還是知名的武術高手,楊廷寶跟這位恩師學會不少健身之術。楊鶴汀先生見兒子大有長進,于是就想讓兒子投考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 [1] 
1915年,河南留美預備學校由于經(jīng)費拮據(jù),要縮小規(guī)模,校方鼓勵學生報考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當時,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已名揚神州,考試錄取嚴格。首先是重點學校推薦,接著由省會設立的提學使與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派大員監(jiān)考初試,最后省試錄取生再赴京復試。這一年,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僅在河南分配7個錄取名額。入讀河南留美預備學校僅兩年的楊廷寶,念念不忘“有志者事竟成”,“要學文化、學科學,要有一技之長”的父訓,由校方推薦報考了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初試揭曉,他名列全省考生第一;兩個月后,北京再報,在河南錄取的7名考生中,楊廷寶仍舊名列第一。
1921年秋,楊廷寶考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僅兩年半就學完了4年的課程。當時,美國經(jīng)常搞建筑系學生設計方案評獎活動,楊廷寶以他精湛的作品獲得1924年美國城市藝術協(xié)會設計競賽一等獎和艾默生設計競賽一等獎。費城等地的幾家地方報紙曾先后刊登過他的事跡和照片。他的兩件設計作品還被選進《建筑設計原理》一書,這本書后來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國家大學建筑系的教材。 [1] 
1921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高等科,同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深造。1926年畢業(yè)后赴歐洲考察建筑。
1927年,回國加入基泰工程司,為建筑設計方面的主要負責人,在事務所的工作直至1949年止。
1932年,回國后的楊廷寶受聘于北平文物管理委員會,參加和主持古建筑的修繕工作。 [1] 
1936年9月,在《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六卷第三期發(fā)表了《鄭汴古建筑游覽紀錄》,文中詳細介紹了開封鐵塔、繁塔等古建筑。這個時期他還在開封設計了天主教修女院(現(xiàn)開封賓館內(nèi)2號樓)。該建筑中西合璧,做工細膩、裝飾精美。 [1] 
1940年,受劉敦楨之聘兼任中央大學建筑系教授;1949年中央大學改名國立南京大學,專任南京大學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2年,南京大學院系調(diào)整,以南京大學工學院為基礎成立南京工學院(1988年改名東南大學),楊廷寶出任南京工學院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
1959年任南京工學院副院長,1979年兼南京工學院建筑研究所所長。同年任江蘇省副省長。
1982年12月23日在南京逝世。

楊廷寶主要成就

編輯

楊廷寶主要論著

作品
作品(2張)
1.楊廷寶主持的綜合醫(yī)院建筑設計編寫組.綜合醫(yī)院建筑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76.
2.南京工學院建筑研究所編.楊廷寶水彩畫選.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0.
3.南京工學院建筑研究所編.楊廷寶素描畫選.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1.
4.南京工學院建筑研究所編.楊廷寶建筑設計作品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3.
5.南京工學院建筑研究所編.楊廷寶建筑言論集.北京:學術書刊出版社,1989.
6.齊康記述.楊廷寶談建筑.建筑文庫.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1.

楊廷寶教學成果

楊廷寶先生長期致力于建筑學教學工作,為國家培養(yǎng)了眾多人才。 [1] 
他治學嚴謹,不尚空談,認為一切空話,好高騖遠,都是學者的大忌,他身體力行,教育青年做實干家。在建筑設計改圖時,他總是循循善誘,樂于教人,先聽學生的設計思路,然后認真地、細致地順著你的構思改圖,以達到設計要求。他不強加于人,要學生照抄老師改的圖,他認為那種硬抄的辦法是難以做到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設計中他特別強調(diào)多方案比較和快捷草圖的練習,并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有廣博的知識。他認為建筑師不同于一般藝術家,建筑師的創(chuàng)作必須建立在物質(zhì)的基礎上,沒有廣泛的社會和科學技術知識,沒有勤于學習、勤于觀察和分析的工作態(tài)度是不行的。
在建筑教學中,他十分強調(diào)基本功的訓練,對學生的練習要求很嚴,一絲不茍。在學習方法上,他十分強調(diào)調(diào)查、測繪、觀察工作。他常說:“資料的積累是建筑創(chuàng)作的源泉?!庇终f:“處處留心皆學問?!彼朴谟^察、分析建筑作品。他常結合實際工程設計講授工程經(jīng)驗,他到過許多國家和城市,總以自己的所見,經(jīng)驗的小結告誡學生學習要十分注重務實。每次出差,他都不停地測繪、素描、了解和研究城市的發(fā)展史,記載地方的生產(chǎn)和風土人情。幾十年如一日,他積累了豐富的建筑知識,養(yǎng)成深入分析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在實際工程中,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他們有的成為中國科學院的學部委員,如吳良鏞、戴念慈等;有的成為國家的建筑設計專家和著名教授,這也正是楊廷寶等一代宗師對祖國作出的極大貢獻。

楊廷寶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50年代初期,北京和平賓館的設計,解放后的30年來,在他主持、倡導、參與下,同有關建筑設計院協(xié)作,建成了一批大中型民用建筑工程,如徐州淮海戰(zhàn)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北京車站、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工程建筑、南京民航候機樓等。對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北京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北京圖書館等工程,他都參與了方案和建議,代表中國建筑界積極工作,為祖國獲得榮譽。和梁思成被稱為“南楊北梁”。
30年代初,北平地區(qū)一些重要古建筑維修工程委托基泰工程司主持,如北平天壇、祈年殿、國子監(jiān)等,30年代初期,他所設計的南京中央體育場、中央醫(yī)院、金陵大學圖書館(現(xiàn)南京大學老圖書館)等就已作出了合理功能布局,協(xié)調(diào)的建筑體型,統(tǒng)一的比例和尺度,并具有中國的建筑風格。

楊廷寶建筑成就

1932~1935:北京古建筑修繕工程、天壇圜丘壇、天壇祈年殿、北京城東南角樓、西直門箭樓、國子監(jiān)辟雍
紫光閣、正覺寺金剛寶座塔、碧云寺羅漢堂
1928:京奉鐵路沈陽總站、天津基泰大樓、天津中國銀行貨棧
1929:沈陽東北大學、東北大學圖書館、東北大學文法科課堂樓
1930:東北大學化學館、東北大學體育場、體育館、沈陽同澤女子中學、北京國立清華大學總體規(guī)劃、清華大學生物館、清華大學氣象臺、清華大學圖書館擴建工程、清華大學學生宿舍——明齋、北京交通銀行、南京中山陵園邵家坡新村合作社
1931:南京中央體育場、田徑場、游泳池、籃球場、國術場、棒球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南京中央醫(yī)院
南京原國民黨政府外交部辦公大樓、南京譚廷闿墓、南京中央研究院地質(zhì)研究所
1932:南京中山陵園音樂臺
1933: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擴建工程、中央大學南校門
1934:南京管理中英庚款辦公樓
1934~1935:南京原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及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辦公樓
1935:南京大華戲院(參與設計上海大新公司)
1936:南京金陵大學圖書館、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附屬牙科醫(yī)院、南京武夷路住宅、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都四川大學規(guī)劃
1937:南京寄梅堂方案、成都四川大學圖書館
1938:四川大學理化樓、四川大學學生宿舍
1939:重慶嘉陵新村國際聯(lián)歡社、重慶圓廬住宅
1940:成都劉湘墓園、重慶美豐銀行
1941:重慶原國民黨政府門廊、重慶農(nóng)民銀行
1942:重慶原中國滑翔總會跳傘塔
1943:重慶林森墓園
1944:重慶青年會電影院
1946:南京下關車站擴建工程、南京公教新村、南京正氣亭、南京成賢小筑、南京兒童福利站、南京婁子巷職工宿舍、南京原國民黨鹽務總局辦公樓、南京基泰工程司辦公樓擴建工程、南京百步坡住宅、南京國際聯(lián)歡社擴建工程、南京北極閣住宅
1947:南京新生俱樂部、南京招商局候船廳及辦公樓、南京祁家橋俱樂部、南京原國民黨資源委員會辦公樓
南京中研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1948:南京延暉館、南京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南京中央研究院九華山職工宿舍、南京原國民黨中央通訊社辦公樓、南京結核病院大樓
(1950年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方案)
北京和平賓館
北京全國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辦公樓
南京中華門長干橋改建
1952: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
1953:南京華東航空學院教學樓、南京大學東南樓、南京農(nóng)學院教學樓(現(xiàn)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教學樓)
1954:南京工學院校園中心區(qū)規(guī)劃設想、南京工學院五四樓
1955:南京工學院五五樓
1957:南京工學院動力樓、南京工學院中大院擴建工程、南京工學院大禮堂擴建工程、南京工學院沙塘園學生宿舍、南京工學院沙塘園食堂
1959(1958年參與人民大會堂及北京火車站方案)
徐州淮海戰(zhàn)役革命烈士紀念塔
1972(1964年指導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建筑修建)
南京民航候機樓
1975、1976年參與北京圖書館、毛主席紀念堂方案
1979:上海南翔古猗園逸野堂
1980:南京雨花臺紅領巾廣場
截止1982年,參與方案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紀念碑方案
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方案

楊廷寶社會任職

編輯
楊廷寶
楊廷寶(4張)
歷任南京工學院副院長、南京建筑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學》主編、國際建筑師協(xié)會副主席、江蘇省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楊廷寶獲獎記錄

編輯
1924年美國城市藝術協(xié)會設計競賽一等獎和艾默生設計競賽一等獎。 [1] 

楊廷寶人物評價

編輯
楊廷寶是中國著名老一輩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他為了國家的建設和教育事業(yè)勤奮工作直到病倒的前一個月,這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志不已”的精神,值得后輩學習。
回顧歷史,幢幢建筑像是刻在大地上的印記。歲月的消逝,時代的變遷,有的印記消失了,有的留下來。歷史就是這么一幅不停地變動著的圖景。楊廷寶的建筑作品,是刻在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印記,時光在消逝,建筑卻閃爍著它自己的光彩。
楊廷寶的建筑設計作品,在其多方面的探索經(jīng)歷和實踐中包含著他自己的建筑觀和風格。通過他和他的同事以及學生們的長期實踐,產(chǎn)生了一定的建筑格調(diào)。他主張對中外古今的建筑特點兼收并蓄,在設計中要量體裁衣,切合實際,照顧全局,結合自然;他主張洗練凝重,反對浮華鋪張;他不喜歡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風格,他鄙薄脫離實際,不顧具體經(jīng)濟技術條件的空談。他的設計風格穩(wěn)健、嚴謹、精致大方。建筑風格是和一個人內(nèi)在涵養(yǎng)相聯(lián)系,而這種涵養(yǎng),又來自多年的經(jīng)歷,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廣博的知識,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
從楊廷寶20年代至今幾十年中的建筑創(chuàng)作道路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創(chuàng)作道路儼然是一部中國60年來建筑創(chuàng)作歷史的注解。他的作品有古有今,或古今結合;有中有西,或中西合璧,楊廷寶和中國其他幾位杰出的第一代建筑師一樣,其貢獻不在于倡導了現(xiàn)成的學派,而在于堅持了嚴謹?shù)默F(xiàn)實主義探索精神,努力在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中探索自己的道路。在艱巨的歷程中,他們盡可能地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和工作任務對他們的要求,盡心創(chuàng)作,并不斷充實自己,力圖在不同要求和有限的條件下得到較為圓滿的解決,這就是他最大的貢獻和學術觀點之所在。

楊廷寶后世紀念

編輯
楊廷寶故居——成賢小筑
楊廷寶故居——成賢小筑(3張)
為了紀念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革命精神,學習他嚴謹踏實、注重實踐的治學精神,學習他嚴格認真、言教身教、為人師表的負責精神,東南大學在1990年開會紀念他誕辰90周年。
楊廷寶故居,又名“成賢小筑”,是楊廷寶先生在1946年10月自行設計建造而成。故居宅院占地面積約一千平方米,院內(nèi)嘉木成片,植有松樹、椿樹、枇杷樹等,高大蒼翠,濃蔭如蓋。還辟有數(shù)墑菜畦,綠葉油油,生機勃勃。墑頭有一石欄水井。整個故居顯得簡約而緊湊,但因地適宜的設計卻又顯得十分大氣,這正是建筑大師一生建筑理念的縮影:簡潔明朗、樸素實用;既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又注重因地制宜;強調(diào)符合國情的同時,講究經(jīng)濟美觀。現(xiàn)在的楊廷寶故居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他的設計理念和思想?yún)s會在一代代的發(fā)展中不斷傳承下去。 [2]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詞條標簽:
行業(yè)人物 , 教師 , 大學教師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