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 中文名
- 蘇北灌溉總渠
- 位 置
- 位于淮河下游江蘇省北部
- 起 點
- 西起洪澤湖邊的高良澗
- 終 點
- 東至扁擔港口入海
- 長 度
- 168km
- 始建年代
- 1951年10月開工
- 竣工時間
- 1952年5月完成
蘇北灌溉總渠工程概況
編輯![蘇北灌溉總渠圖冊](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cabf2b803a87e9504617f46e2039531b/91ef76c6a7efce1be1a9ec89af51f3deb58f65f6.jpg)
蘇北灌溉總渠圖冊(20張)
蘇北灌溉總渠西起洪澤湖,東至扁擔港口,橫貫淮安、鹽城兩市,渠道全長168千米。該項工程由江蘇省治淮工程指揮部組織施工,工程于1951年10月開工,1952年5月完成,同時,在總渠北堤外平行開挖排水渠一條,用于排除總渠北部地區(qū)的內澇。
現(xiàn)總渠沿線分別建有高良澗進水閘、運東分水閘、阜寧腰閘、六垛擋潮閘,并在高良澗,運東、阜寧三閘附近分別建有水電站、船閘等建筑物。沿總渠兩岸建有灌排涵洞36座,渠北排澇閘2座和跨河公路橋梁4座??偳c二河之間還建有高良澗越閘,增辟了一個排洪入總渠的口門,以更好地發(fā)揮總渠的排洪潛力。
總渠設計引水流量500立方米/秒,計劃灌溉里下河和渠北地區(qū)360余萬畝農(nóng)田。汛期排洪流量800立方米/秒,當渠北地區(qū)內澇加重時,則利用總渠和排水渠之間的渠北、東沙港兩排水閘,調度澇水經(jīng)總渠排泄入海,以減輕渠北排水渠的排水負擔。
![蘇北灌溉總渠高清大圖](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c033aac4cebf6c81f3372bea8c3fb1d7/ac6eddc451da81cb656acd615066d01608243189.jpg)
蘇北灌溉總渠高清大圖(27張)
江蘇省灌溉總渠管理處負責總渠配套建筑物管理和水源調度,渠堤由沿線各縣(區(qū))相關管理單位負責維修管理,各級管理單位均建立安全觀測和管理運用的規(guī)章制度。蘇北灌溉總渠經(jīng)過多年排澇、行洪檢驗,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為蘇北里下河地區(qū)的灌溉和淮河下游排洪作出了重要貢獻。北灌溉總渠主要有兩個作用:淮河排洪入海的出路之一;引洪澤湖水發(fā)展廢黃河以南里下河地區(qū)灌溉,此外也兼有航運、發(fā)電等功能。蘇北灌溉總渠的設計引水流量為500m3/s,汛期排洪流量可以達到800m3/s (1975年7月淮安以上實際最大泄洪流量達1020立方米/秒)。蘇北灌溉總渠的設計可以灌溉里下河平原和渠北地區(qū)的360多萬畝農(nóng)田。
渠底寬自上往下有140、50、60與110米4種,一般挖深與堤高各為 3米左右。渠首設高良澗進水閘、船閘及發(fā)電站。在淮安京杭運河交岔處設運東分水閘、船閘、發(fā)電站及京杭運河上的淮安節(jié)制閘、船閘和江水北調的淮安抽水站,并在運東分水閘下與里運河之間開挖斜河溝通,以便江都站來水直送總渠的中下游。在東沙港附近建第三級控制阜寧腰閘樞紐(節(jié)制閘、船閘和水力發(fā)電站)。入??谠O六垛南閘,以防潮御鹵。高良澗至淮安段總渠為淮河上中游與京杭運河航運紐帶,也是淮(淮南)申(上海)煤運航線和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渠重要組成部分,下游阜坎船閘為通(南通)榆(贛榆)航線所必經(jīng)。
蘇北灌溉總渠附加建筑
編輯沿總渠在渠首和渠尾分別建有高良澗進水閘和六垛擋潮閘,在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楚州城南建有運東分水閘,在阜寧建有腰閘,高良澗、運東、阜寧三閘均建有水電站。沿蘇北灌溉總渠兩岸,共建有灌排涵洞36座、渠北排澇閘2座。在蘇北灌溉總渠的渠首(洪澤湖),與洪澤湖另一條出海通道二河之間,還建有高良澗越閘,增辟了一個排洪入總渠的口門。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響水縣政府網(wǎng)
詞條標簽: